"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对斜纹夜蛾的抗生性及其qtl定位【字数:7263】

2024-02-24 16:5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试验主要鉴定并分析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SojaCSSL对斜纹夜蛾的抗生性,用相应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新鲜叶片在培养皿中喂养斜纹夜蛾幼虫,在喂养第6、9、12天称幼虫重,通过3次称量幼虫的体重变化,同时与栽培亲本的抗生性进行对比,最终筛选出10个抗虫代换系和10个感虫代换系。进一步进行幼虫重的QTL定位,在第10号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QTL,分别是Satt331、Sat274和Satt243。此试验为抗虫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遗传信息。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 材料与方法4
1.1 供试材料4
1.2 斜纹夜蛾的人工繁殖 4
1.3 抗生性试验设计 4
1.4 抗生性指标与观察记载方法 4
1.5 数据分析 5
2 结果与分析 5
2.1 CSSLs群体的抗生性5
2.2对斜纹夜蛾抗生性的代换系遴选 7
2.3 CSSLs群体抗斜纹夜蛾的QTL定位 7
3 讨论8
3.1 野生大豆抗斜纹夜蛾的试验方法 8
3.2 野生大豆CSSLs群体对斜纹夜蛾的抗性表现 8
3.3 CSSLs群体抗斜纹夜蛾的重要QTL 8
3.4 获得抗性材料的其他方法 9
4 结论 9
参考文献9
致谢10
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对斜纹夜蛾的抗生性及其QTL定位
引言
大豆原产于中国,我国大豆品种资源总数居全球首位,截至2008年,搜集各类大豆品种野生资源总数超过7000份,编目入国家长期库保存的野生大豆资源有6700余份[1],占全球野生大豆的90%,野生大豆具有许多优良品质,从野生大豆资源中遴选抗性材料可以拓宽选育抗虫性品种的途径[2]。
在大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虫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每年全球因虫害造成的损失占大豆总产量的20%~30%[3]。全球大豆产量因虫害损失惨重,主要原因是长期人工驯化导致优质抗性基因流失。田间虫害多发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生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由于其自身保存的优良性状,虫害情况远低于栽培大豆。大豆抗虫品种需要抑制大豆产量的损失,而野生大豆是优良抗性基因的来源和选育抗虫品种的基础,筛选野生大豆抗虫材料至关重要。
斜纹夜蛾(CCW,Spodoptera litara 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江西、江苏、湖南、湖北、浙江、安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虫食性杂、食量大,初孵幼虫在叶背为害,取食叶肉;3龄期幼虫为害后会造成叶片缺刻、残缺不堪甚至将叶片全部吃光,导致大豆产量降低[4]。
为减轻虫害,可进行化学防治等方法,但此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长时间施用化学试剂可能导致害虫产生耐药性。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采用综合的治理方法是目前及今后的防治趋势,因此选育抗虫材料是最有效、经济和环保的措施,而准确的抗虫性研究和鉴定是选育抗虫品种的基础,筛选抗虫性品种至关重要[5]。
大豆抗虫性鉴定方法主要有3种,分别为田间自然虫源鉴定法、实验室生物鉴定法和网室人工接虫鉴定法。田间自然虫源鉴定法是以小区为目测单位,以小区内50%或50%以上的叶片损失面积与叶片总面积的百分比为指标进行评价,以解决因自然条件下害虫分布不均导致的测定困难,操作简单,并以标准品种分级法作为自然条件下抗性的标准[6]。网室人工接虫鉴定法是将各大豆待测材料种于网室或温室,一定时期后接种人工培养的幼虫于植株,观察和测定植株受害情况,鉴定抗虫性或筛选抗虫材料[7]。本试验采取实验室生物鉴定法,即采用室内喂养害虫的方法,用同一时期、同一部位、生长一致、无病虫害的各材料离体叶片为喂养材料,以不同时期幼虫重为指标[89],对测定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大豆材料的抗虫性进行评价并遴选出抗虫材料,鉴定实验各大豆材料的抗虫性,采用标准品种分级法进行抗性分类,选出高抗材料。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 CSSL)是指通过杂交、回交、自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到的在受体的遗传背景上只有一个或很少几个染色体片段被相应的供体染色体片段所代换的家系[10]。染色体片段替换系不仅是基因组研究的理想材料,也是QTL定位和克隆的基因资源,而且还是用于聚合目标片段和育种的遗传资源[11]。到目前为止,CSSL已经应用于小麦,番茄,水稻等。
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Wang等[12]利用供体亲本N24852(G. soja)和轮回亲本NN11382(G. max)培育了称为SojaCSSLP1的CSSLs群体。Xiang等[13]和He等[14]改进了该CSSL群体,分别命名为SojaCSSLP2和SojaCSSLP3。利用CSSL群体,检测到与种子品质性状和其他农艺性状相关的QTL片段。Yang等[15]进一步改进该群体并命名为了SojaCSSLP4,检测到种子长度(SL)、宽度(SW)等相关种子性状的QTL片段,并发现这些性状有共同的片段。
吴倩等[16]利用实验室生物鉴定法进行研究,表明不同材料对斜纹夜蛾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对斜纹夜蛾抗性高的材料大多是野生大豆材料,最后从来自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南方的11个省份的35份供试资源中筛选出6份野生高抗材料,分别来自江西修水、浙江天台、安徽安庆、安徽五河、安徽芜湖、安徽马鞍山。杨莹等[17]经实验室生物鉴定法,使用植株倒三叶作为材料,每重复接5头幼虫, 对第6、9、12天幼虫重量进行分析,以4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数据,结果从200份野生大豆材料中筛选出10份高抗的野生大豆材料,包括 N23369、T9600971、中山陵4、F013、J024、N23342、N23349、TY1001、N23312和ZYD4349。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56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