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外源钙对梨石细胞形成及不同形态pod的影响研究【字数:8609】

2024-02-24 16:0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以‘砀山酥梨’作为实验材料,以叶面喷施0.25%、0.5%、0.75%外源钙作为处理,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钙浓度处理对梨果实石细胞及相关过氧化物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0.25%、0.5%氯化钙能降低石细胞含量、木质素含量,显著提高细胞质过氧化物酶(POD I)、细胞壁结合过氧化物酶(POD II)两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而喷施0.75%氯化钙则会使石细胞含量、木质素含量、两种POD活性增加;石细胞、木质素含量、POD II在果实发育期间都有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叶面喷施0.5%氯化钙的栽培措施对减少石细胞的效果最好;相较POD I,POD II与石细胞形成有更大相关性。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1
1.1 材料 2
1.2 方法 2
1.2.1 冷冻法测石细胞含量2
1.2.2 Klason法测木质素含量2
1.2.3 石蜡切片观察石细胞团2
1.2.4 GPOD活性测定2
1.2.5 SPOD活性测定2
1.2.6 细胞质及细胞壁结合POD(POD I和POD II)的提取与活性测定2
2 结果与分析2
2.1石细胞团石蜡切片的显微观察及钙处理下石细胞、木质素含量的变化3
2.1.1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直径变化和石细胞团石蜡切片的显微观察3
2.1.2梨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钙浓度处理下石细胞含量的变化3
2.1.3梨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钙浓度处理下木质素含量的变化4
2.2 梨果实发育过程中钙处理下不同形态POD活性的变化5
2.2.1 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变化5
2.2.2丁香醛连氮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变化7
3 讨论 9
3.1外源钙对石细胞、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9
3.2不同形态POD活性的研究和外源钙对不同形态POD活性的影响 10
3.3改善梨品质的建议 11
致谢11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11
图1‘砀山酥梨’果实石细胞团直径的变化3
图2‘砀山酥梨’果实发育期间石细胞团的大小变化3
图3‘砀山酥梨’果实石细胞含量变化4
图4 成熟梨果实中石细胞含量4
图5‘砀山酥梨’果实木质素含量变化5
图6 成熟梨果实中木质素含量5
图7果实发育过程中愈创木酚细胞质过氧化物酶(GPOD I)活性变化6
图8果实发育过程中愈创木酚细胞壁结合过氧化物酶(GPOD II)活性变化6
图9 果实发育过程中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总活性7
图10果实发育过程中丁香醛连氮细胞质过氧化物酶(SPOD I)活性变化8
图11 果实发育过程中丁香醛连氮细胞壁结合过氧化物酶(SPOD II)活性变化8
图12 果实发育过程中丁香醛连氮过氧化物酶(SPOD)总活性9
外源钙对梨石细胞形成及不同形态POD的影响研究
引言
梨是世界上重要的落叶果树。在我国,梨是一种大面积种植的果树,梨果品产量稳居于世界第一。梨树在我国栽培的历史悠久,是我国第三大果树,产量和面积均居世界首位[1],因为其多汁清甜的独特风味深受人民喜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果品口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梨石细胞对其加工工艺以及鲜果品质的影响非常关键[2]。生产中常常用叶面喷施氯化钙的方法降低石细胞含量。梨石细胞是一种强烈木质化的细胞,POD则被认为是植物木质化过程中的一种起重要作用的酶。
‘砀山酥梨’是我国的畅销梨品种,有果实饱满、色泽明亮、皮薄汁多的优点[3],同时也有石细胞含量过多,石细胞团较大的缺点[4]。本研究选择‘砀山酥梨’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氯化钙,并以清水为对照,对石细胞含量、木质素含量、细胞质过氧化物酶活性、细胞壁结合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测定,以期针对梨品质下降的现实问题,提出有关梨种植方法的相关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
以江苏省高邮市果树实验场的‘砀山酥梨’(Pyrus bretschneideri cv.‘Dangshansuli’)为实验材料,分别于盛花后开始,每隔十天,共四次对其进行0.25%、0.5%、0.75%氯化钙(CaC12)叶面喷施,以喷清水的作为空白对照,并于花后每隔七天取有代表性的果实样品进行分析,果实发育前期间隔天数较短,果实发育后期间隔天数较长,可做适当调整,并带回实验室保存于4℃冷柜备用。
1.2 方法
1.2.1 冷冻法测石细胞含量 取果肉,切成1.0cm3正方形,在16~20℃冰柜中保存24h,解冻后,用离心机22000 r/min离心1、3、5min[5]。将离心好的果肉匀浆置入容量为1000mL的烧杯中,并加水到800mL。然后用玻璃棒搅拌充分且静置3min左右,倒出上层悬浮液。不断漂洗,直至液体清澈透明。将烧杯底部的石细胞用称量过的粗滤纸过滤。后将滤纸上的石细胞与滤纸一同放入烘箱,在60~65℃的温度下烘2h,取出,冷却直至室温,而后称量,减去滤纸的重量,精确到1mg。
1.2.2 Klason法测木质素含量 梨木质素含量测定采用Klason法。取烘干的梨果肉,研磨成均匀粉末,过筛(200目)。后用甲醇抽提,烘干,取0.2g干粉,在30℃下用15mL72%H2SO4抽提1h,加入115mL蒸馏水煮沸1h,保持总体积不变。过滤反应后的混合液,并用500mL热水冲洗,同时测量酸碱度,直至冲洗液呈中性,得到的木质素烘干后称重。
1.2.3 石蜡切片观察石细胞团 将果肉组织用FAA固定液(甲醛:冰醋酸:50%酒精=5mL:5mL:90mL)固定24小时后,进行乙醇脱水处理,而后再用二甲苯、乙醇按照不同比例对材料进行透明处理。石蜡包埋成1cm3四面平滑、材料正中的小块,用摇转式切片机切片并展片、贴片。制片完成再次用二甲苯和乙醇进行脱蜡、脱水处理。脱水步骤完成之后,采用番红固绿染色法进行染色,最后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拍照观察[6]。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56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