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吴冠中山水画的技法特点
摘要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终生致力探索在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的道路上,其以油画民族化以及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开创出了独特的吴冠中艺术特色。之所以称其独特,不仅仅在于吴冠中先生将中西方画法的融会贯通,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画面中点、线、面,黑白双色,以及色彩中红、绿、黄三色的相结合与搭配,这些更是其独特创作技法中必不可少的创作元素。本文通过对吴冠中先生不同时期的水墨画作品的分析,佐以自己在绘画学习中的经验和探索来讲述吴冠中山水画的技法特点。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吴冠中技法特点融汇中西
Key Words:Wu Guanzhong;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s;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目录
1.引言 1
2.吴冠中简介及其艺术概述 2
3. 吴冠中山水画的技法特点 3
3.1笔墨 3
3.2色彩 5
3.3点、线、面与构图 8
3.3.1点、线、面 8
3.3.2构图 10
4吴冠中山水画技法对于我的创作启发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引言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传播,使得国外最新的艺术文化源源不断的传入中国,国画家们对于传统山水画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时代的进步中,山水画领域的各种艺术形式也不断发展。许多的当代艺术家只注重于传统笔墨画风与绘画技巧,在现实社会与传统艺术造诣中迷失,或者名义上说要与时俱进,其实只是抛弃传统,过分迎合西方文化。
在古代的传统山水画中,画家们不仅注重画作的画风,也注重颜料的研制与运用,当然,技法特点更是能代表一个画家的风格,然而,在现代中国山水画画家当中,有些打着创新的旗号,滥用颜料,打着向西方绘画学习,模仿西方印象派创作,被称作是现代绘画艺术革新的这种扰乱艺术市场的行为也确实存在于现代画坛中。
中国的山水画创作讲究是是笔墨之间的用法,整幅画面通常以皴、擦、点、染等表现手法来表现一副作品的画面效果。吴冠中融会贯通中西画法,造就了独特的吴冠中式风格,通过研究吴冠中山水画的技法特点,一方面展示吴冠中中国画的匠心立意、程序技法以及虚实的画面效果,另一方面则展现他融汇中西的独特绘画语言。因此,了解吴冠中山水画的技法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自我创新,以更加独特新颖的形式技巧来进行山水画的创作。
2.吴冠中简介及其艺术概述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
吴冠中先生早年跟随潘天寿学习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后公费留学巴黎,早前学习油画创作,在上世纪70年代后开始探索中国画的发展之路。他也说自己是东西方绘画的混血儿,他将中西方绘画的传统,绘画的风格以及两种绘画的介质相结合。
作为现代中国绘画改革与传承的代表之一,他以探索油画民族化及国画现代化为终生追求,以探索中西方艺术思想道路为己任。他以油画民族化以及中国画现代化的绘画理念,使得其民族化的油画风格也被运用在了中国画的创作中,开创出了独特的吴冠中艺术特色。吴冠中先生将东西方画法的融会贯通,使得他的中国画既保留了较多的西方绘画艺术形式与色彩特性,也融合了中国画的意境与墨韵的变化。
然而更重要的是他画面中的点、线、面,黑白双色,以及色彩中红、绿、黄三色的相结合与搭配,更是其独特的创作技法中不可缺少的创作元素。本文通过对吴冠中先生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的分析,佐以自己在绘画学习中的经验和探索来讲述吴冠中山水画的技法特点。
3. 吴冠中山水画的技法特点
3.1笔墨
传统的中国画,包括山水画,主要都是通过笔墨来塑造画面的艺术形象。笔的轻重缓急是靠墨来体现,然而墨只要靠笔才能不缺乏其表现力,这是衡量中国画的艺术审美的重要标准,因此,能否达到笔中有墨和墨中有笔,以及两者的相辅相成,成为古今中外美术史上许多佳作的重要条件。
在山水画创作中,用笔是表现作品优劣最重要的技巧。郭熙在《林泉高致》 中说:“落笔无令太重,重则浊而不清;不可太轻,轻则燥而不润,烘托过度则不接,辟绰絮繁则失神。” [1]在山水的用笔中,勾勒、点、染、皴、擦这类的笔法可以更好的塑造出事物的外形以及本质。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也提到“运墨而五色俱,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夫画,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具是,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用墨来替代传统的色,但是不简单只用色来刻意描绘出一种表面上精细实质上却呆板无奇的作品。笔墨不仅仅是作为中国画的创作工具,更是一种绘画审美理念,它展现给我们一种中国画所独有的艺术精神,传承着中国画一脉的优秀艺术文化传统。
一直以来创作山水画都需要借鉴传统。传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在去其糟粕前提下取其精华的传承。自古至今,以笔墨为基础,是对于艺术形象结构的整体概括,更是中国画艺术形式表现的主要特点,也成为后人来研究中国画艺术表现的重要依据。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时代也对艺术家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艺术家们也渴望能够在画坛中脱颖而出,创造出新时代艺术的质的飞跃。这都需要艺术家们创造出有精神价值的作品,提升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
当下许多画家或者是坚持传统山水画创作基本模式,或者是自我超脱,秉承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对这个新时代的要求不管不顾,将笔墨提升到评判画质的最高标准,凭借自己认为神乎其神的绘画观念和技巧来迷惑世人的眼睛。对此,吴冠中先生认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2]他的意思非常明确,即脱离了具体的画面而仅仅谈论笔墨的价值,那笔墨就是没有价值的。吴冠中先生这“笔墨等于零”的理论也在画坛引来一阵喧哗。
吴冠中“在传统的水墨画上,可以同样地发挥他对山水的感情与发现,而在水墨画中,他更可以把‘油画民族化’的宗旨彻底地实现。这就成为他的新路:用水墨的工具,画祖国的山水;用西方的形式,来追求新的意境。”[3]吴冠中先生早年跟随潘天寿学习中、西方绘画艺术,后公费留学巴黎,早前学习油画创作,在1974年后开始探索中国画的发展之路。他也说自己是东西方绘画的混血儿,他将中西方绘画的传统,绘画的风格以及两种绘画的介质相结合。像吴冠中先生创作的《渔之乐》这幅油画中,在整体以“泼彩”为主的事物上又佐以幼细线条加以勾勒,气息、神韵等这些典型的中国水墨传统也被他挪移来加入油画创作,倒也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吴氏风味。
的确,在吴冠中的中国画的创作中画面中,他成功地运用了一些于油画是不可能的技法,创造出独属于他的个人风格。例如他挪移了油画中的用笔与“泼墨”的技法创造出了一种简洁概括却又不抽象难懂的画面效果。我们都知道吸饱了墨水的毛笔极难控制,所以在作画时经常快速运笔创作,这样就可以使线条流畅悦目。但是如果在创作中我们不快速地在纸上移动笔尖,一旦墨水在宣纸上晕开来便会留下较深的墨迹,然而就是这种常人不大尝试的绘画方式却也被吴冠中运用在他的绘画创作中,形成他的作品独具的一种效果。吴冠中有一副作品《朱墨春山》(图1)则是他独特绘画特色的典范之作,作品的构图采用的是传统中国山水画的老样式,然而他用色彩来代替墨色描绘层层叠叠的山峦,那画面中略显湿润的“泼墨”技法,只是从吸饱了墨汁的毛笔尖上流淌出来使得水墨在宣纸上溶开化成了层层山脉和山间土地, 这正是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泼墨”技法和西方抽象画技法里的“泼彩”技法合二为一的有力代表。吴冠中先生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与西方后印象主义相仿的质感,也是吴冠中先生独有的图案语言型笔墨之一。
“他最得意之处是最成功地运用了一些于油画是不可能的技法。这正是他最为人称道的个人风格;古柏、石林或长城蜿蜒地伸展、流动,全仗着那支毛笔向无尽处挥洒;而线条,则像‘春蚕吐丝’唯有毛笔能够做到。”[4]吴冠中在他描绘江南美丽的山水画《云山》、《山高水长》等绘画作品中也大笔用墨,提起湿淋淋的毛笔便开始创造纸上的江南美景,或许没有常规山水画中的笔墨的藏锋、干湿,没有传统青绿山水画的夺人眼球,仅仅是水墨在宣纸上或深或浅相交,佐以零星色点,便达到了创作中板中有灵、刻中有活、结中有放的图案语言型笔墨,表达出吴冠中心目中的特色江南美景和作画时对于江南美好的思想感情。
3.2色彩
中国画的颜料分为两类:一种被称为石色,另一种则是草色。他们都取自于自然界中的带色物质,石色的颗粒体积较大,具有较强的覆盖力,而草色却刚好相反,它的颗粒体积较小,所以覆盖力弱,类似透明色。石色和草色若运用在同一副创作中则会出现纯度的差异,使画面产生不协调感。在技法方面,古人早就发明了分染、罩染、沥粉、撞色、破色等着色方法,着色技法的运用虽然极大提升了传统山水画创作的水平,却也因技法运用的要求较高而限制了色彩的表现作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msx/2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