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东晋南朝侨姓大族对江南文化的影响

2019-12-16 17:3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东晋南朝侨姓大族对江南文化的影响[20191216172737]
内容摘要:晋永嘉之乱后,民族迁徙频繁,大量中原士族南下。侨姓大族迁居江南不仅加强了江南地区在人口、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力量,更是影响到后世江南文化、学术、风俗等方面风格的形成。侨姓大族的到来将北方的生活习惯、先进文化带到了江南地区,不仅仅传播、发展了中原文化,而且极大的促进了南方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江南文化的转型与成熟。侨姓大族将北方官话带至江南,使得江南地区方言发生转变,为淮阳方言区和新吴语的形成奠定基础。他们将北方饮食习惯带至江南,在江南地区推广了小麦种植。而且侨姓大族南渡江南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图书,也带来了大量的文化人才,促进江南学术文化的发展,使得江南在文学和史学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东晋南朝移民侨姓大族江南文化
目 录
引言 1
一、东晋南朝江南地域的移民接受 2
(一)东晋前江南地域的社会状况 2
(二)东晋南朝的移民浪潮 3
(三)东晋南朝江南地域的侨民 5
1、侨姓大族在江南侨居地域 5
2、侨姓大族的经济地位 6
3、侨姓大族的社会、政治地位 7
二、侨姓大族与江南社会文化 8
(一)侨姓大族对江南方言的影响 8
(二)侨姓大族对江南饮食习惯的影响 9
(三)侨姓大族对江南礼仪风尚的影响 10
三、侨姓大族与江南学术文化 10
(一)侨姓大族对江南文学发展的影响 11
(二)侨姓大族对江南史学发展的影响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东晋南朝侨姓大族对江南文化的影响
引言
东晋南朝时期民族迁徙频繁,晋永嘉之乱后掀起了中国移民史上一次民族迁徙的大浪潮。从公元307年至南朝末年,许多北方移民迁入南方。由于大量的北方居民南下,使得南北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更加剧烈。在冲突方面,主要是中原世族的南迁侵害了一部分江南世族的政治利益;中原百姓的南迁侵占了一部分江南百姓的生活资源。而在融合方面,主要是指在南下的北方移民与江南本地居民的交流中产生的南人北化和北人南化现象。为了更好的管理大量的南下中原百姓,也为了能够重新分配南北世族之间的政治资源,东晋政府设立了侨州、侨县。从而正式有了侨州、侨县的设立,也就有了侨姓世族这一称谓,据唐朝及以后的研究,侨姓世家大族中王、谢、袁、萧四大姓氏最为显贵。虽然江南(本文中主要讲的是长江以南地区)的大部分地区没有设置侨州郡县,但是很多的侨姓大族都居住于此。他们对于江南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现在学界对于东晋南朝移民的研究很多,对于侨姓大族的研究也很多,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政治角度方面,对于东晋南朝侨姓大族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方面。至于侨姓大族对江南文化的影响方面则主要是集中在侨姓大族家族内部的家风家学上,和侨姓大族到来使得南北文化的矛盾、冲突与融合这一大范围笼统的方向上,在侨姓世家大族对于江南文化的影响方面则只是零零散散的三两言概括,很少有专门的、系统的讲述侨姓世家大族对于江南文化的各个方面的影响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东晋南朝的历史也就是世家大族的一部兴衰史,对于士族的研究在东晋南朝历史研究中占重要地位。侨姓大族是东晋南朝时期的统治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影响深远。他们在迁居江南以后,在传播中原文化,发展江南文化方面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而且就事实而言,东晋南朝的相关历史研究资料中,很大部分是对世家大族历史的记录,关于平民百姓的历史活动,几乎没有资料可以进行查证。
笔者结合自己的兴趣与实际情况,选择“东晋南朝侨姓大族对江南文化的影响”这一题目,一方面是想要对现在学界所做的研究作一个补充,另一方面也是想要更多的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与家乡的文化发展历史。
一、东晋南朝江南地域的移民接受
西晋末,五胡乱华,中原地区战争频繁,晋王室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永嘉之乱后,西晋政权分崩离析,大量北方移民南下,在晋朝政治中占重要地位的中原世家大族也在其中。随着晋王室渡江南迁和东晋政权的建立,南方更是成为了当时政治上的正统之地,许多随着晋王室南下渡江的中原世族迁居江南地区。至于中原地区的百姓,在战争因素的影响下,或“结坞自保”,或“北走辽西,西奔张凉,南渡江左”,其中选择南渡的百姓最多。
(一)东晋前江南地域的社会状况
“江南”这个名词,在中国的历史发展,文化形成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不仅仅代表了一个历史地理方位,更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地域文化的发展往往是一个地域的所有人民经过不断的磨合所形成的一种有着一致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社会精神文化的形成过程,它不仅提炼着地域内部的共同点,同时也与其他地域进行着文化交流,在不断的冲突、融合中进行取舍。江南地域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尤为重要的时期,魏晋南北朝就是江南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江南文化经过了一个转型——由崇武走向崇文。
在春秋战国以前,相对于中原文化的高度发展,江南文化是处于一种沉寂的状态。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南方地区吴越两国国力的强大,江南文化也渐渐发展起来。此时江南地区的青铜冶炼业、造船业、纺织业、农业、渔业等都非常先进,特别是在青铜冶炼方面,吴国的干将、越国的欧阳治,他们的铸剑技术可以说是闻名天下。而且在现在的考古发现中今江苏、浙江等地出土了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在这一时期,江南文化中民风勇武特点是非常突出的,据《吴越春秋》记载当时的江南是“人性绝而愚,水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悦兵敢死”,从中可以看出《吴越春秋》对当时江南民风的评价是不开化的、尚武的,与我们现在对江南的婉约、秀气的印象相差甚远。至秦汉时期,虽然说当时中国处于大一统状态,但是当时的君主也对吴越地区进行了移民改造,像汉武帝在元狩四年就曾将大量中原百姓迁居到会稽郡,希望在解决中原人口过剩的问题的同时,能够教化当地百姓。当时的移民使江南的生产力得到一定提高的,但是对江南的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却不大。这时的江南文化特征转变还只是处于一个开端阶段,江南地域仍然保留了很多其特有的生活方式,民风也较为剽悍,与当时的中原地区民风有较大的差别。在《汉书》中有“吴粤之君皆尚勇,故其民好用剑,轻死易发”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江南民风还是尚武较重。
真正使江南民风发生巨大转变的还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大移民的浪潮之下,江南文化特征才从尚武向尚文变化,《南史》卷七十二载 “自中原沸腾,五马南渡,缀文之士,无泛于时。降及梁朝,其流弥盛。盖由时主儒雅,笃好文章,故才秀之士,焕乎俱集。”而且,南渡世家大族对于江南文化的转变也有很大的作用,杜佑《通典》卷一八二中说 “永嘉以后,帝室东迁,衣冠避难,多所萃止。艺文儒术,斯之为盛。”
(二)东晋南朝的移民浪潮
江南文化的转变与东晋南朝的移民浪潮有着很大的关联,很多学者对东晋南朝的移民都做了深刻的研究,下文是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作简要的概述。
东晋南朝的移民浪潮是中国移民史三大移民浪潮中最早的一次,它是在西晋末年战争频发、自然灾害严重等多重原因下产生的,据官方统计,永嘉之乱后北方移民南下的数量大约有90万,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东晋南朝离现在年代很远,而且当时的史料大多记载王侯将相,再加上当时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数据流失严重,南下的移民数量可能比官方统计的要多。由于在我们研究东晋南朝的移民时,北方的资料可以考察的很少,所以南方地区的史料和数据,特别是东晋南朝时期侨州郡县的设置的资料在我们的研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许多学者在研究东晋南朝的移民中,采用以侨州郡县的设置情况来考察东晋南朝时期的移民情况这一重要方法。谭其骧先生是这方法的开创者,他在《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一文中首先考察晋永嘉之乱后侨州郡县的设置情况,并且根据永嘉之乱后南方侨州郡县的设立情况来分析当时的移民情况,得出晋永嘉乱后至刘宋末年的这一次大规模、长时间的移民,致使北方平均八人之中有一人选择迁徙到南方,迁徙的结果使得“南朝所辖之疆域内,其民六之五为本土旧民,六之一为北方侨民是也”。在谭先生研究的基础上,胡阿祥先生做出补充研究,他的《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的研究》一书,重点对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设立、沿革变化等问题做了严肃的考察,从而分析东晋南朝的人口迁徙和移民分布及其历史影响。
而葛剑雄先生对东晋南朝的移民浪潮问题,也作了系统详尽的研究。他主编的《中国移民史》的第二卷第十章主要集中研究永嘉之乱后中原地区的人口南迁,他把永嘉之乱后的人口迁徙分为五个阶段,详细分析东晋南朝人口迁徙的过程,提出永嘉之乱至南朝末年的移民是长期的、不稳定的,五个阶段中人口迁徙的数量与战乱、天灾、民族矛盾有着密切联系,而且随着北方政权汉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从北至南的移民人数不断减少的观点。葛先生还绘制图表(如图10-1) 研究北方移民南下路线及其定居和侨州郡县的设置等问题,他认为永嘉之乱后北方移民南下,主要有东、中、西三条路线,东线是经以江淮为主的水路南下;中线是自洛阳、关中经汉水南下;西线是由秦岭至汉中南下。而在侨州郡县的设立方面,他把移民的迁入地分为以长江流域下游和淮河流域为中心的东区和以长江流域上游和汉水流域为中心的西区。
(三)东晋南朝江南地域的侨民
晋王室渡江南下建立东晋后,南方地区成为新的正统所在之地,政治地位上升,再加上在南方地区不在战争中心,相对远离战乱,且当时南方大部分地区没有得到开发,有较为充足的土地和生活资源。所以,在东晋南朝的移民浪潮中,南方是很好的选择,大量的北方移民南下,侨居江南。而且相对于西晋移民形成的主要原因——少数民族内迁引起的战争、动乱和自然环境中天灾引发的饥荒而言,东晋的民族迁徙有着很浓重的政治色彩,目的性也比较明确。许多世族是随着晋王室的南下而渡江的,《晋书·王导传》中有“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颜之推的《观我生赋》中也写到“中原冠盖随晋渡江者百家”。可以说,在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域的移民中世家大族占很大的比重。
1、侨姓大族在江南侨居地域
谭其骧先生在《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一文中提到:永嘉五年之后,其实建康已经是晋王朝真正的政治中心,随着中原战乱和政治地位的不断下降,许多世族选择迁徙南方。分析南方侨州郡县的设置情况,谭先生得出北方移民南下,接受移民最多的是江苏省(按照现今的地域划分),而且现今的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接受移民最为密集。在胡阿祥先生的《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一书中,胡先生经过大量的资料汇总,得出的结论是:永嘉之乱后,在江南地区的北方移民地域分布是不均匀的,像建康及其周围地区、会稽郡、京口、晋陵等地分布较为集中;而在吴、吴兴二郡分布则比较零散。虽然侨州郡县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侨姓大族在江南的基本侨居地点,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侨姓大族的活动范围。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侨姓大族在江南地区的情况,主要考察在东晋南朝时期的王谢袁萧四大家族,即琅琊王、陈郡谢、陈郡袁、兰陵萧四家,其大致迁居如下:
家族 迁出地 迁入地 主要时间
琅琊王氏 琅琊临沂 建康 东晋
陈郡谢氏 陈郡阳夏 建康、会稽 东晋
陈郡袁氏 陈郡阳夏 建康 东晋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lishixue/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