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lhcii参与华白1号白化的机制研究【字数:14451】

2024-11-24 14:1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茶树白化研究进展 1
1.1植物白化现象 1
1.2植物白化影响因素 1
1.3 茶树白化类型 4
1.4 白化茶表型特征变化 4
1.5 茶树白化形成机理 5
2植物白化基因研究进展 6
第二章 实验过程与结果 9
1材料与方法 9
1.1 蘸花侵染法转化拟南芥 9
1.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9
1.3 RNA提取,cDNA文库制备及实时荧光定量qPCR验证分析 10
2结果与分析 12
2.1 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特征 12
2.2 叶绿素含量变化 13
2.3 实时荧光定量分析 14
3讨论 16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4
LHCII参与‘华白1号’白化的机制研究
摘 要
白化(Albino)(也称为白化病)是植物界中的常见变异,它是一种颜色上的非正常改变。作用因素也很多,其中内部因素主要是基因突变,外部因素就包括环境条件的改变,在植物界中广泛存在[1]。在茶树上,白化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突变类型,因为白化的茶树新梢中往往具有更高的氨基酸含量,酚氨比较低,因此制成的茶鲜爽度更高,苦涩味轻。因此备受学界和业界关注,现存有的白化代表品种主要有‘白叶1号’、‘黄金芽’、‘中黄1号’、‘中黄2号’、‘御金香’[25]。但目前茶树白化品种还较为单一,最早发现并利用的白化品种白叶1号存在白化期短、采摘期短、有效利用时间短、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而新近发现了一种新型天然白化突变茶种质——华白1号,它的白化期相对于白叶1号更长,延长了50%以上,而且白化度更高,加工形成的绿茶样品品质也更佳,所含氨基酸含量更是高达8.4%,但是其白化机制目前尚不明晰。前期我们通过对华白1号叶片转录组测序鉴定出了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光捕获复合体II叶绿素a/b结合蛋白(CsLHCII,CSA035910),发现其在白化新梢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中表达量显著低于绿色新梢,推测该基因在华白1号白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利用蘸花侵染法将外源基因CsLHCII导入拟南芥植株体内,观察过表达CsLHCII拟南芥株系的表型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转基因植株内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测定其内在成分物质叶绿素的含量,据此来初步探索CsLHCII在华白1号的白化过程中的功能,为茶树白化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60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