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洲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附件)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科研价值。目前在城市湿地中开展旅游正在蓬勃兴起,但是大多数城市湿地旅游开发没有进行系统规划,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生物群落消逝等种种负面影响。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它以生态保育为重点,结合旅游开发,促进城市湿地走向积极主动有效的保护层次上面,从自然生态走向社会生态。
目录
引言
引言
本文提取并且分析归纳湿地、湿地公园、湿地生态规划及湿地景观设计包含的层次,结合景观设计学理论建立公园的分区机制,对于保护区,恢复区和缓冲区解析设计方法并且加以量化;结合生态恢复理论,对湿地生态恢复包含的内容分析总结;运用游憩学理论和景观设计学理论概括湿地公园景观要素的设计方法。
1.综述
1.1湿地公园的概念与类型
1.1.1湿地的定义
《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acetone),由于土地浸泡在水中,所以湿地特征植物得以生长。该湿地定义是一个狭义的概念。
《湿地公约》中定义湿地是:不问其人工或天然,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同时还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范围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体 [1]。
1.1.2湿地公园的定义
湿地公园是保持该区域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1.1.3湿地公园的分类
根据湿地公园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将湿地公园分为自然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两大类。
1.1.4湿地公园的特征
1.1.4.1湿地公园是生态型公园
湿地公园是生态型公园,这一观点从湿地公园产生的几个主要原因看不难理解。因为湿地公园可以认为是人类亲水天性在现代生活中一种表现,是对传统园林水景的继承和拓展;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环境破坏带来严重生态后果的一种认识和反思;也是在物质生活丰富后,人们向往健康、舒适生活环境的一种愿望。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规划建设的湿地公园,应该是也只能是一种类型的生态公园。
1.1.4.2湿地公园具有多种形式和区域特色
湿地还是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包括古战场旧址、某个声明的发布地、最早的居住点或人类移居地等。湿地还可能是重要历史的研究地,`或是研究结果就很重要,或是研究者的重要性。湿地还是研究或其它活动的场所。这些研究和活动对于科学史、国内外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来说都很重要。这类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构成了一个国家或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1.1.4.3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高,生态和景观强烈变化
湿地公园物种多样性高。仅水生湿生植物来说,就有众多地方性分布的种类,也有一些广泛分布的种类。挺水植物芦苇是分布最广的被子植物,除了南美洲亚马孙地区,几乎世界都有分布。宽叶香蒲和狭叶香蒲的分布与芦苇相似,只是在个别地区(澳大利亚)缺乏:浮水和沉水植物很多也是世界广布种,如浮萍属的几种、蓖齿眼子菜、范草、金鱼藻等。组成湿地公园的植物群落有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和湿生植物群落以及一些陆生的植物群落等。同时,在湿地公园内还有许多种的动物和微生物,以及由他们组成的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3]。
1.1.5湿地公园的功能: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
极高的美学价值
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场所
1.1.6湿地公园理论研究现状与进展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对湿地开发加剧,湿地破坏引发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现在加强湿地保护己成为国际湿地学界的共识。湿地保护也已经不再局限于建立湿地保护区和与水禽有关的湿地管理的狭隘认识,而是从景观和生态系统范围的保护与管理,进行跨地区与全球范围的相互合作[4]。
国内的湿地公园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还十分薄弱。一方面因为发达国家的国情不同,人口密度小得多,并且资金雄厚,而中国人口密度大,发展迅速,对土地及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5]因此,他们的经验并不能完全借鉴;另一方面,国内是近几年才开始逐步对湿地的重要作用重视起来,因此对湿地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同时,在对湿地的研究及保护策略多以生态学角度进行,因此,只局限于保护为主的堵、围方案,对经济、政策、资金等考虑较少,可操作性差;一般的自然保护区又集中在人迹罕至,自然状况良好,生物学价值较高的区域,而城市郊区湿地对于城市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6]。
1.2.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所涉及的理论
1.2.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性发展思想其实源于生态学,即所谓的“生态持续性”。
对于注重生态的园林设计而言,设计师应了解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借鉴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中寻找影响设计决策、设计过程的内容[7]。
1.2.2环境承载力理论
1.2.3生态恢复理论
按照国际生态恢复学会(Society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1995)的详细定义,生态恢复是帮助研究恢复和管理原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ecological integrity)的过程,这种生态整体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临界变化范围、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区域和历史内容以及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8]。
1.2.4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以及动态变化的生态学新分支,注重景观多样性与生物个体行为、种群、群落动态及生态系统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作用,集中关注于对生态系统空间关系的研究,它把景观视为空间上镶嵌出现和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组合[9]。
1.2.5游憩规划理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jgx/44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