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图标在幼儿园大班一日生活中的有效运用【字数:7332】

2023-02-18 15:0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图标在幼儿园大班一日生活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3-6岁的幼儿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导致他们不易理解和接受大量的文字符号。图标简明扼要,直观清晰,在幼儿园课程中为幼儿教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图标如何在幼儿园大班一日活动中有效运用,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应当充分体现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中介物的图标,要更好地发挥其在课程中的有效性,就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遵循相应的规律而具体运用。于是,笔者针对幼儿园大班对于图标在教学活动、游戏和体育活动和生活活动这三方面的有效运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图标;一日生活;有效运用

  一、绪论

  (一)问题提出

  1.研究背景

  在21世纪的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幼教工作者广泛吸纳最新资讯,深入领会时代特征,明确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就要做好奠基工作。因此幼教人在积极传承幼儿园优良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幼儿园教育教学,为幼儿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为幼儿的自主创新学习提供最佳的环境和条件。

  幼儿园课程的每个领域教学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是这其中也有相同的地方。幼教工作者经过多年的积极研究、大胆创造,在图标设计、制作和应用的过程中,既注意图标运用的共性原则,又根据各领域教学和各种活动的特点,加以创新性的应用。图标以其自身的形象性、直观性、语境性、简约性等特点,在各个领域活动中发挥着符号功能、表意功能、媒介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效益。

  图标简单易懂,容易引起幼儿的积极回应,由此引发幼儿的有意识记与创造性学习。例如:幼儿可以用图标来记录自己制定的游戏区域的活动规则,表达幼儿自己想学习的内容和想知道的问题,记录幼儿自己的实验步骤和结果,表达幼儿自己创编的儿歌、儿童诗,等等。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和探索者,对于幼儿而言,图标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建构,帮助他们在具体形象和抽象概念之间建立一个思维的平台,探索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笔者通过在幼儿园大班实习两个多月的期间观察发现,图标在笔者所实习的幼儿园里运用十分频繁。从进入幼儿园大门开始,就可以见到许多由幼儿设计的图标贴在幼儿园的公共环境里。医务室门口的图标是一个十字符号和许多的药罐子;大型玩具上贴着许许多多表示不要奔跑、不要倒着滑滑梯的图标;园长室的门口贴着一个图标上面是一双手在键盘上打字,面前是一台电脑,幼儿很好的告诉大家园长在里面办公;资料室门口贴着的图标上面画的是剪刀、纸、胶带等材料……除了公共环境,在实习期间笔者观摩的许多教学活动也运用了图标。因此笔者开始对图标在幼儿园大班一日活动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研究,并研究分析其背后对幼儿学习与教师教学的价值意义。

  2.研究意义

  对于还不会用文字认知和表达情感的3-6岁幼儿而言,图标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建构。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图标,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发展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图标成为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工具。通过图标,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吸纳新信息、帮助幼儿有意识记、帮助幼儿更顺畅地想象与表达。

  从幼儿园课程来看,一方面,图标真实地存在于课程准备与实施的全部过程中。例如,通过简笔画画出规则图标来表示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这就是一种幼儿应该掌握的社会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图标真实地存在于幼儿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图标所呈现出来的课程内容,对幼儿而言,是与幼儿的已有知识与经验相关联的,是适合的。

  因此,在幼儿园内有效地运用图标,不论是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是生活活动中,都可以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幼儿主动创造性学习,使得幼儿全面发展。

  (二)研究现状

  在20世纪,就有人就提出读图时代的到来。读图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读图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中人们越来越信赖、应用各种各样的图像信息。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和图标,创造性地设计和制作图标,就可以引发幼儿积极再现事物的形象,引导幼儿通过已有经验来学习新知识,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表现的欲望,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

  在笔者所实习的幼儿园园长的倡导下,该园廖老师与语言组的老师申报了鼓楼区教育科学规划十五立项课题图标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初步对图标进行了探讨。2003年底,该园的图标在综合课程运用中的研究被教育部立项为规划课题。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针对图标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的有效运用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分析图标对大班幼儿的学习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分析图标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围绕这个研究主题,笔者先对目前图标在幼儿园大班一日生活中的运用现状进行梳理;其次对图标在幼儿园大班一日生活中运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探究出图标在幼儿园大班一日活动中有效运用的策略并进行反思和展望。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搜集与图标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整理和研读,为论文做准备。

  (2)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以问卷作为工具和媒介来进行材料收集的调查方法。笔者需要调查的问题制作成问卷的方式,发放给调查对象,并采用了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以便能更为精确地掌握图标在幼儿园大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现状。

  (四)相关概念界定

  图标

  即以图来标示事物。在本文中,图标指一种介于实物图像与抽象符号之间,用来指代事物的图形、标志、符号。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图标大多是由教师、幼儿或师幼群体制作或约定的,并且获得师幼群体共同理解的约定性图片、文字等标志性符号。[5]

 一日生活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根据幼儿的生活特点来安排幼儿在幼儿园内一天的生活,即对幼儿主要的生活内容,如吃、睡、活动等在时间和顺序上予以合理的安排与划分。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应包括入园、盥洗、如厕、进餐、睡眠、游戏、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和离园等环节。

  有效运用

  有效的英语单词是effective,英语中对有效effective的代解释是:足够实现某一目的,达成预期或期望的结果。运用在英语中的单词是apply,指把某种东西用于预期适合的某一目的或某人。在本文中,有效运用即表示将预期目标用于图标,从而达成预期的结果。

  二、图标在幼儿园大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问卷的设计

  笔者主要根据幼儿园大班教师对图标了解情况、对图标的界定、图标在一日活动中的使用情况、对图标的使用态度、等10个方面来设计此调查问卷。本问卷一共10道题目,发放对象是幼儿园大班任教教师,为了更多地了解图标在幼儿园大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现状。

  2.调查实施

  (1)实施对象

  笔者在南京市某实验幼儿园实习了两个多月,该园对图标的研究运用效果十分显著。因此笔者向所实习的幼儿园内10位大班任教老师发放了问卷,另外笔者还向南京另外三所幼儿园的32位大班任教老师发放了问卷。

  (2)实施过程

  笔者于2017年2月,以南京市四所幼儿园的大班任教老师为调查对象进行测试,发放问卷《关于图标在幼儿园大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现状调查的问卷》,笔者一共在南京四所幼儿园发放了42份问卷,其中笔者所实习的幼儿园发放了10份,其余32份是通过笔者的同学所实习的幼儿园发放的。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幼儿园大班教师对图标的了解情况与界定

  表2.1幼儿园大班教师对图标的了解情况


  表2.2幼儿园大班教师图标的界定


  由表2.1和表2.2分析,在42位幼儿园大班教师中,有22人非常了解图标,比例达到了52.38%;不了解图标的幼儿园大班老师只有3人,比例是7.14%,不知道图标界定的也只有6人,比例是14.29%。由此可见,大多数幼儿园大班老师对于图标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虽然对于图标的界定不都是一样的。

  2.图标在幼儿园大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情况

  (1)教学活动

  表2.3图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情况


  由表2.3可知,图标在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情况还是很可观的:其中几乎不用的教师7人,从来不用的教师仅有1人。这说明在教学活动中,图标还是发挥着很大作用的。

  (2)生活环节

  表2.4图标在生活环节中的运用情况


  由表2.4可知,图标在幼儿园大班的生活环节运用的情况比较频繁,在生活环节从不运用图标的教师仅有1人,其余41人都经常或者偶尔在生活环节会运用图标。

  (3)游戏活动

  表2.5图标在游戏活动的运用情况


  由表2.5可知,图标在幼儿园大班的游戏环节运用的很多,比例达到了66.67%,不用的教师也仅有1人。

  三、图标在大班一日生活中的运用分析

  (一)图标在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1.图标在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1)图标类型随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小,图标更多是具体形象、颜色多样的;年龄越大,慢慢可以出现简笔画,可以出现简单的文字符号。例如一些幼儿已经认识的简单的独体字:大、中、小等。还可以让幼儿参与图标的制作。如大班音乐活动《小狗抬花轿》,通过备课,可以首先确定两个角色小狗和老虎,然后还有一些词,动词有抬、摇、跌跤、踢、抛,名词有花轿和扇子等。教师用简笔画将小狗和老虎的形象画出;然后画了一个花轿表
示小狗抬花轿;再画老虎手里拿着扇子表示把扇摇……从抽象向形象转变,再运用两者相结合,逐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2)图标出现时间随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小,图标出现时间越早,因为唱歌前要先让幼儿在对图标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到中、大班,图标一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通过图标来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如:小班的音乐活动《好娃娃》,唱歌前直接出示图标,让幼儿自由表达想法,老师画的是什么、是什么意思。让幼儿先了解图标意思,幼儿会更容易记忆歌词。大班的音乐活动中,老师先清唱一遍,请幼儿仔细听,唱完请幼儿说出刚刚听到的歌词,老师将与幼儿所说的歌词相对应的图标呈现出来;老师演唱第二遍后,再请幼儿说出一些新的之前没有提到的歌词,老师将与幼儿所说的歌词对应的图标继续呈现出来。图标都呈现出来后,幼儿能根据呈现出来的图标把整首歌唱出来。唱完五遍,老师将图标慢慢拿掉,幼儿也能继续唱下来,最后没有图标,幼儿也能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2.图标在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积极发展幼儿的语言的能力。尤其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图标,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学习。

  (1)语言教学中运用图标对于提升幼儿的记忆力有很大的好处。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学习语言其实就是对文字信息进行储存和应用的过程。并且,由于图标简明的优点,它的表达能力也大大超过了文字语言的表达。在儿童诗《我最爱祖国》中,由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分别是妈妈问我、爸爸问我、老师问我,在幼儿的回答中也提到了苹果、家乡的山河、国旗、国歌,这些人物与事物的记忆对于幼儿而言并不简单,但是当老师将这些人物与事物都用简笔画画成图标,在朗诵的过程中一一按次序摆出来,让幼儿看见,幼儿就会抓住关键点,很容易边看图标边复述,这样就加深了幼儿的记忆,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学习。

  (2)图标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表达能力。在幼儿园的课程教学活动中,毕竟时间是相对较短的,因而这就导致了教师无法及时呈现出幼儿的发言内容,而幼儿由于年龄尚小,记忆时间短,无法记住自己编过的儿歌、问过的问题。通过图标,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无论是问题、创编的儿歌、儿童诗等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例如散文《云彩和风儿》,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创编风儿还能将云彩吹成什么。有了图标的帮助,幼儿不再是乱七八糟的抢答,而是在记录本上画出来,这样每个幼儿都有了表达的机会。然后在下午的区域活动语言角,可以看着自己的记录本,边看边朗诵,和小伙伴一起分享。

  (二)图标在幼儿园大班游戏和体育活动中的运用

  1.图标在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中的运用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1)图标帮助幼儿自主选择和调整游戏内容。老师利用图标在设计了一个插卡游戏,鼓励自主选择游戏活动。教师还尝试着让幼儿自主调节游戏内容。例如:在美食店游戏中,老师提供了制作烧烤的材料和留有空白的菜单来丰富游戏内容。来烧烤店后,店员想做烤鱼就可以在菜单上画一条小鱼;有的客人想吃烤肠也可以在菜单上画一根香肠让店员制作。

  (2)图标帮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当游戏结束时,幼儿忙于下一个活动的开始,经常将游戏材料随意放置,以致下一次游戏活动无法正常开始。例如大班烧烤店游戏中,幼儿自己设计了烧烤材料的图标——用横竖交叉线条表示的烧烤炉,还有一些小鱼、小虾表示烧烤食物,贴在材料柜上,这样幼儿不论是拿材料还是放材料都会有条不紊。在大班的水果超市游戏中,例如不能随意品尝水果,要在品尝区品尝,他们就画了嘴巴和水果然后画了个叉。

  (3)利用图标促进游戏内容和情节的发展。例如大班幼儿开展的小小解放军游戏,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图标,决定游戏的玩法。例如幼儿设计图标帽子表示穿戴好军服、哨子表示排队、手表示敬礼、坦克表示玩开坦克游戏,这样小小解放军游戏的情节就很清晰了。幼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临时增加图标,丰富游戏的情节。例如画上壕沟,表示玩跨大步的游戏;画上铁丝网,表示可以玩穿越障碍、匍匐前进的游戏;画上纸团,表示可以玩寻找地雷的游戏等。

  2.图标在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

  (1)图标帮助幼儿更自主地进行体育活动。晨间体育活动相比其他活动而言更自由,在晨间活动中,为了保证幼儿锻炼的全面性,教师鼓励幼儿有目的地交换锻炼项目1-2次,由此设计了次序图标,以提示幼儿选择下一个交换的锻炼内容,保证幼儿更科学而合理地进行锻炼。另外,有些项目玩的幼儿较多,会发生拥挤现象,可以添设一些排队图标,使得活动顺利进行。

  (2)图标增强幼儿对体育器械的管理意识和能力。体育活动开始的材料摆放或结束后的收拾整理,也是幼儿必须学会的。到了大班,结合幼儿对10以内数量的认识,可以让幼儿尝试调查本班小型体育器材的种类和每一种器械的数量,然后自己画出项目图标并标上数字,并将图标贴在相应收放的区域。这样幼儿每天在活动之前和结束后就能学会自己检查和核对,从而极大地满足幼儿自主学习、发现的欲望。

  (三)图标在幼儿园大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1.图标帮助幼儿自觉遵守生活常规

  有序的幼儿园常规能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放松甚至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比如小班在如厕、洗手时会贴上小脚印。但是到了中、大班,受空间的限制,幼儿在活动室内喝水时必须按照一定的路线来进行。这就不能贴小脚印了,可以使用一些箭头,来帮助幼儿明确路线。幼儿接过水后,顺着箭头的方向围着桌子绕一圈,等再次走到茶杯架面前时,就喝完了水,将茶杯放进去,接着顺着队伍回到座位上。整个接水、喝水、送茶杯的过程井然有序,不需要教师解释,图标之中的抽象符号解决了这个问题,促进幼儿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2.图标有助于幼儿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幼儿进入大班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更为突出,有了小班和中班的基础,遇到问题,他们能通过自己绘制简单的图标及符号来帮助自己。如晨间的活动内容增多,不能及时完成,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完成的情况,在相应的活动图标下及时画上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已提醒自己在当天将任务完成,再如晨间来园时,值日生必须插卡,在下午离园前要记得将卡收回自己的抽屉里。从运用图标提示来帮助自己学会生活自理,发展到能想到甚至用图标来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还在幼儿生活能力方面是一个飞跃。

  3.图标帮助幼儿掌握生活技能中的关键点

  幼儿刚入园时,幼儿园主要培养的是幼儿握调羹的正确方法,于是在生活区,就可以用图标将手握调羹的图片贴在显眼处,提醒幼儿。进入中班以后,幼儿已经对图标有一定的了解,便会自己看图标。例如幼儿学习吃带鱼,教师在幼儿第一次吃带鱼之前,就先示范了如何吃带鱼,然后,用简笔画将吃带鱼的步骤画下来,在讲解过程中,不提及一些是幼儿害怕的词汇,而是像变魔术一样,将带鱼从软软的肉变成了小梳子。同样的,幼儿学习使用筷子、系鞋带……都可以运用图标来帮助幼儿学习这些生活技能。

  四、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反思

  本研究主要是对图标在幼儿园大班一日活动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一个调查研究。从中进行现状分析,发现图标对幼儿园课程的辅助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在问卷的设设计上,一些题目的选择和表述上还不够完善,有些题目稍有重复,在选项的设计上还不够严谨。

  其次,是研究对象的选取上,本研究的取样在量上和地域上有所不足。问卷发放集中南京的四所幼儿园内的大班任教老师,发出的数量有所不足。这对数据的收集的准确性上有一定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的效度。

  最后,在研究内容中研究相关问题的讨论及建议,笔者的专业阅读量还有待提高。所以,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不够完备。

  (二)研究展望

  在相关问题的讨论及分析和建议中,笔者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各个方面所提出的观点不够全面,这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相关的调查数据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针对特定问题,提出更加有效的建议,而并非泛泛之谈,这也需要笔者在今后不断地增加专业知识储备量增加专业知识的阅读量。

  关于问卷调查,一定需要考虑减少问卷设计和发放对数据收集以及之后数据分析的影响。在样本的选择上更加全面,保证数据的信度与效度。

  有关于这一问题,笔者需要再增强专业知识,根据图标在幼儿园大班一日生活中的运用现状,结合现有的文献,对此进行梳理与总结,提出观点,深入研究,为图标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效运用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也为笔者今后的学习寻找目标和今后的研究找到方向。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王振宇.儿童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法)A.J.格雷马斯.论意义——符号学论文集[M].吴泓缈,冯学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法)吉罗.符号学概论[M].怀宇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5]章丽.图标——幼儿园课程实践新视角[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章丽.利用图标探索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J].早期教育·教科研,2015(09):42-44

  [7]冒勇健.巧用图标培养幼儿自律品质[J].当代学前教育·保育保健,2012(春):46-48

  [8]幼儿园教育指导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17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