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软件工程硕士毕业设计怎么写(只需8步)
"text-align:center">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虽然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都能够写出东西来,但是一定考虑是否可以做到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探究方法.新材料等.注意不要选的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根据许多硕士论文的选题经验,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探究空白.发生争议的热点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探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学科交叉或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等.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收集(或者叫文献检索)并细读相关的探究资料与理论依据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查找资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很大.这一步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第三步,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探究的具体问题与核心问题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数据和(实证)剖析.不论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由于硕士论文字数相对长,常见的问题之一,在于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写着写着,无形中脱离了自己原来确定的假设或具体问题,说了许多无关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的内容,最后得到脱离主题的结果.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探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探究和实证探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探究.定量探究两种具体的探究方法.人们为探讨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探究取向,不同的探究取向又有不同的探究方法,不同的探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各种探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探讨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探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探究方法.在文科硕士论文中,作者直接为论文进行的定量剖析,规模一般较小,适应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较多地采用别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调查结果.这是由于论文的探究经费有限.作者个人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以逻辑剖析为主的论文,适当采用一些定量剖析的数据,有时会给文章增添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要为了显示探究方法的多样而有意去做.例如一个很宏观的话题本来适于思辨探究,硬要加进一项微观的量化调查结果证明什么,反而会弄巧成拙.这是现在写好论文要把握的一个具体问题.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硕士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情况下,一篇硕士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上衔接关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是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硕士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通过设计论文框架,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剖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引用.修改.增减),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自成一体,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服务.在这一步,有时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基础专业知识(例如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论证中肯定会出现种种材料使用或缺乏的问题.逻辑推理的问题.论据与论题不相配的问题等等,需要停下来再找资料或材料或拜访专家,充实或削减原来论文框架中的内容,必要时对框架结构进行局部调整.这种情形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还对时间要作出安排,如果时间安排不当,就可能来不及调整论文结构与内容.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改论证对象的范围这是与第六步同时出现的另一种情形,即通过较为广泛地征求意见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来的选题对自己不适当,或难以完成,那么就要及时调整论文写作的计划,改变选题或调整选题.由于前面已经对本专业的学术探究有过较多的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使改变选题,花费的时间一般也不会很多.选题不当.难以完成的另一种情况不在于选题本身,而在于选题论证的范围过大.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把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就是了,这时作者一定要舍得割爱,割舍那些用不上的材料.硕士论文写作中,论证对象范围过小的情况很少见,因为二三万字的论文,但也要注意选题范围太小的问题.第八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章节设计的技术问题(含目录).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关键字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探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具全.有时,一篇较有水平的论文,答辩时提出批评的主要问题是引证的不规范,由于这个原因使论文的评价低一档,这很不值得.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