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张琪玉教授引用的重要文献识别及引用内容特征研究(附件)

2021-04-05 10:5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具体分析优秀学者在学术论文中所引用文献的内容特征,可以客观反映其掌握科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可以揭示其研究的学术背景、科学依据与演进脉络,并且有利于分析该学者的学术贡献。本文利用引用内容分析方法,识别了张琪玉教授在学术论文中引用的不同时期重要文献以及引用了张琪玉教授的学术论文。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他的学术思想根源及对情报语言学发展的贡献。最后讨论了张琪玉教授的引用行为所带来的启示。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相关研究2
二、研究设计3
(一)研究对象3
(二)数据来源3
(二)可视化软件的选择4
三、结果分析5
(一)张琪玉的研究热点分析5
(二)引用分析7
(二)被引分析10
四、结论与启示13
致谢13
参考文献15
图1 CNKI中以“张琪玉”为检索词的发文量统计(1979-2017)4
图2 关键词共线知识图谱5
图3 文献共被引聚类可视化7
图4 关键词可视化知识图谱8
图5 学科分布情况10
图6 引用内容的关键词统计10
图7 引用位置分布(以近5年为例)12
图8 近五年引用内容情况12
表1 国内刊发张琪玉研究论文的主要刊物4
表2 频次前20位的关键词6
表3 中介中心度前20位的关键词6
表4 频次排名前30位关键词表8
表5 张琪玉近五年被引篇名统计11
张琪玉教授引用的重要文献识别及引用内容特征研究
引言
引言
科学发展离不开大胆的假想与创新,更离不开后人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质疑和完善,或者是研究者本人对于之前研究成果的反思和提高。卡尔波普尔(KarlR . Popper)认为科学知识是依照科学家的各种猜想,同时不断反驳先前的观点,不断清除发现的错误而获得提升[1]。在卡尔波普尔的理论中,科学发展应当是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从灵感产生,在灵感产生的基础上进行猜测、构思,形成理论知识,之后再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验证,验证真实性,从多轮观察和不断实验中获得更加合理的新理论。
但与科学哲学家一般利用历史事例来探究科学发展问题的路径不同,20世纪60年代起,科学计量学先驱者们的关注点逐渐转变到文献之间复杂的引证关系,这更加强调了科学知识增长与文献集合之间的关系[2]。1963年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建立科学引文索引后,引文分析方法在评价论文学术影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不断发展至今。分析方法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研水准的提高,再加上官方和民间学术界的重视,积极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的人民群众数量不断提高,利用可视化技术和操作将原本以文字描述内容的期刊论文进行修改编制,提炼论文的具体内容、关键词、关键论点,并参照当今最热门的数据可视化技术,从而设计更加直观明显、重点突出的图片,尽可能消除学术期刊较为抽象,部分论文难于从文字上理解的原有弊端,是提高学术期刊传播范围效果的一个极为新颖且高效的方式[3],分析结果的展示方式也更加丰富。
本文将以张琪玉教授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引用内容分析方法,识别他在学术论文中引用的不同时期重要文献,并分析引用文献的内容,形成可视化的分析结果,旨在为深入了解他学术思想及其对情报语言学发展的贡献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有益的启示。
一、相关研究
引文分析法是一种计量学研究方法,使用各种逻辑方法,分析引证与被引证现象,从而辨识出不同文献的特征以及学科发展规律。引文分析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而在尤金加菲尔德1960年后创建了“科学引文索引”,引文分析才真正得到普及并在之后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引文分析法这一定量研究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且十分完善,引文分析法被国内外各学科诸多学者采用,并在各界各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引文分析进行深入地研究就尤为重要。
引用内容分析(Citation Content Analysis,CCA)指研究学者的引用情况,分析其动机和规律的方法之一。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内容中的“量”的分析,从而达到对文献“质”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目前常见的方法主要有:抽样,界定观察的类别,界定记录单位等等。当前,国外学界对引用内容的研究重点为:第一,分布的位置。如Voos和Dagaev[4]认为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与引用部分在施引文献中所处的位置有紧密联系。第二,引用内容的重要程度。Ding等[5]则研究了一篇论文在施引文献中被多次引用的现象,提出了考虑多次引用的文献被引次数统计方法(Count X),从定量角度反映了参考文献在引用强度上的差异。第三,引用内容的语境语义。引用语境分析主要涉及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Frosig[6]将语类理论(Genretheory)与引文分析理论相结合构建了引用语境研究模型。
引用内容分析在多层面上对原有的引文分析法进行了突破创新,因此,该领域倍受国内学界的关注。一方面,国内学者关注了引用内容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方法层面上的研究。刘盛博等[7]认为引文著录分析精致化的结果是内容分析,引用内容分析着重分析研究引用的具体内容,对引文的具体信息进行处理,如频次、位置。祝清松和冷伏海[8]认为仅仅分析被引的频数还不足以得出研究的具体内容;同时祝清松和冷伏海[9]对引用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分析过程中的具体步骤。也有学者特别关注了引用内容分析过程中的标注框架设计。刘浏和王东波[10]认为引用内容分析除了分析频次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引用内容的本身,对于出现的位置、引用动机还是主题内容,都应当予以关注;引用内容分析要求对被引文献进行整体且细节的把握,而该操作更类似于对具体内容的语义分析,所以推荐的方法也包含但不限于自然语言处理等新兴领域。另一方面,国内学者重点开展了基于引用内容分析的应用研究,如论文影响力研究[7]、学术专著引文评价分析[11]、科技文献主题抽取[12]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xxaq/57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