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附件)
1 绪论
1.1 题目背景 1
1.2 研究现状 2
1.3 可行性分析 3
1.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3
1.3.2 技术可行性 3
1.3.3 管理可行性 4
1.4 体育器材分类介绍 4
2 相关技术介绍
2.1 ASP.NET框架和C#开发语言 6
2.2 SQL Server 2008介绍 7
2.3 Visual Studio 2010介绍 8
2.4 面向对象介绍 8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需求分析的概念 10
3.2 用户需求 10
3.2.1 功能性需求 10
3.2.2 非功能性需求 10
3.3 业务流程图 11
3.4 ER图 13
4 系统详细设计
4.1 总体结构设计 14
4.1.1 功能模块设计主要内容: 15
4.2 功能模块设计思想及系统流程设计 15
4.2.1 登录系统设计思想及流程 15
4.2.2 体育器材租借系统设计思想及流程 16
4.3 数据库逻辑设计 17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_5_1_9_1_6_0_7_2
/> 3.4 ER图 13
4 系统详细设计
4.1 总体结构设计 14
4.1.1 功能模块设计主要内容: 15
4.2 功能模块设计思想及系统流程设计 15
4.2.1 登录系统设计思想及流程 15
4.2.2 体育器材租借系统设计思想及流程 16
4.3 数据库逻辑设计 17
5 系统的实现
5.1 前台实现 22
5.2 后台实现 26
5.2.1 器材管理 28
5.2.2 人员管理 29
5.2.3 租借管理 31
6 系统测试与调试
6.1 软件测试常识 37
6.2 测试方案 37
6.3 调试中的问题 38
结论 39
致谢 40
参考文献 41
1 绪论
题目背景
智慧城市和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在全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家信息惠民工程对社保、医疗、教育、养老、就业、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九大领域信息化的推动作用,整个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十八大后的一个新潮流。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聚居地,具有使用信息化新技术的天然优势,更应带头通过信息化加强和创新高校管理方式,提高体育器材资源利用率。[8]而且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在固定资产投入的资金也在不断增加,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迫在眉睫。然而,体育器材作为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很多高校的体育用品器材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高校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体育器材(不含消耗品)作为高校大众化的固定资产往往容易被忽略,其管理体系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如今,很多高校采用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器材管理也不例外。这类管理模式的原则是账物分管。学校在体育器材管理方面存在信息时效性差、共享度低、数据交流延时等问题,这无疑会导致体育器材实物与财务两者相脱节,器材管理部门与器材使用部门相分离的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使得大多数高校体育器材普遍存账物不符、利用率低、资源浪费、资产损耗流失等问题。[2]
2.体育器材综合利用率低。高校的体育器材只有学生、教职员工可以使用或租用,一旦学校放假,大量器材将被闲置,无人使用,无形中缩短了器材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器材的利用率,造成了资源浪费。部分器材在日常的体育锻炼和课程教学中很少被用到,但却必不可少,这类器材报废的原因通常是老旧而非损坏,利用率极其低下 。有此外,由于资源共享机制没有彻底建立起来,闲置的器材无人问津,使之形同部门的私有财产,更甚者仅供个别人员使用,造成高投资、低效益的现象。[4]
3.国内高校体育器材账目核实不便。由于国家加强对高校的投资力度,高校的体育器材种类、数量逐年增加,新旧器材混用,再加上器材使用部门不集中,清点器材不方便,这些增加了账目核实的工作难度,导致账实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有些器材使用寿命已到,器材室将其淘汰报废,但没有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就无法及时销账。这样就会造成体育器材的账面价值远高于实际价值,账实不符。
分析其原因,与许多高校在体育器材方面缺乏信息化、系统化的管理相关度较高,目前部分高校仍处于人工管理操作的阶段。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耗费管理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效率还不高,而且由于信息资料被记录在纸质文档中,在重新整理或搬运以及保存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损坏、遗失、丢失、虫蛀鼠咬等情况,不利于数据的保存[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作为一所向信息化、系统化发展的高校,改变器材管理方式,摒弃人工管理的做法势在必行。我校在分类管理、总数统计、报修更新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这就需要有一套以校园网为基础,以信息化管理为理念的现代管理模式与制度来改善当前的状况,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本文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出适用于陕商院器材管理的信息系统,为提高陕商院体育器材信息化管理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研究现状
在我国,目前的主流大学一般属于公办大学,这类学校对于体育器械器材的运行及维护多依赖于政府补助,当然企业赞助和个人资助也占一部分比列。而在欧洲,部分高校为了维持体育器材的日常运行,除了有政府、企业、个人的支持外,更多地靠自己创收,通过增加器材使用率来提高收入,达到开源的目的,比如自办俱乐部、出售会员卡等。另一方面,这些高校的场馆管理者关于同一个观点达成一致,即体育是公益事业,其经营性质为非盈利性。因此,用体育器材进行商业活动只是为了保证能够维持日常基本的运行状态。[6]
在日本,高校体育器材设施的运作方式有两种形态:各级行政直接管理和委托管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公共体育设施日益完善,场地中的设施多是复合型,一般由多种设施组合而成。在这方面,日本的发展领先与我们。但有一点,日本需要缴纳少许费用,才可以很方便地利用,而在我国不需要。有些场馆中,还可以为使用者提供相关的指导人员。这些人员主要负责组织、管理以及指导体育活动、设施使用等,有疑问的话可以进行咨询。除了公共场地,还有民营场地。民营场地设施都归个人所有,运作方式比较简单,直接由场地设施所有者或管理者实施。
我国在体育器材方面制定了许多法规性政策和文件,但对体育器材资源利用这方面强调不足,导致国内高校体育事业发展良莠不齐。体育器材作为高校业余训练以及教学的重要前提,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管理经验、管理方式、资金等方面的影响,体育器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xxaq/38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