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房地产产品分析【字数:5887】

2024-03-07 16:1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一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1]这五种需求对应的是五种购房需求,具有基本生活需求的客户及对应的是空间上的庇护所,只要求有房可住。具有安全需要的客户关注的是居住安全,和人身、财产的安全。具有社会交往需要的客户所关注的是基本配套设施的齐全性,主要追求生活跟出行的便利。具有受尊重需求的客户所关注的是环境、社区文化,主要追求心理上的物质上的享受。具有自我实现需求的客户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追求社会地位,希望得到认可。 本论文所写房屋需求所对应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并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房屋购置需求,并展开预测。
目录
引言 1
一、 绪论 1
(一)研究意义 1
(二)研究内容 1
(三)研究方法 2
二、住宅需求变化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
(一)生理需求—有房可住 2
(二)安全需求—居住安全 2
(三)社会交往需求—生活出行便利 3
(四)受尊重需求感受到尊重 3
(五)自我实现社会地位得到认可 3
三、居住类房产购房目的及产品需求分析 3
(一)自住型(首次购房、刚需房) 3
(二)理财兼自住型 4
(三)改善型、养老型 4
(四)投资型 4
(五)区域中产型 4
四、居住类房产未来发展预测 5
五、结束语 5
附录 5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引言
科技飞速发展,生产力也在不断提高,生产的产品也逐渐步入多样化的阶段,在繁复的产品中消费者往往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因此产品的生产者也开始以消费者的想法和需求为生产目标,同时还追求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方式。房地产产品也逐步多样化,平房、楼房、公寓、别墅、独栋、定制房产等都是从人的不同层次需求中诞生的产品。
这些房地产产品都是根据人们所处在的不同的需求层次的需求而“量身定制”产品。随着社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次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针对房地产产品的需求也会发生改变。这也是导致房地产产品多样化的原因之一。这也要求房地产产品的生产者要考虑到客户形态各异需求,照顾到客户的精神层次。根据消费水平,文化程度,年龄层次等众多因素来考量。而早在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就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一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五种需求。[1]现代的房地产产品就是根据这一需求层次理论来划分五种客户类型,建造五种适应的产品。
因为人口不断增长、住房紧张等问题的出现,长期以来人们将住房的重点放在经济水平上,房子长期作为一个家庭经济水平的衡量标准。而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趋势减缓、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开放,人们对居住的房屋等追求也逐渐改变。消费者的需求也被划入生产者设计产品的考虑范围之内。市场渐渐的从卖方主导的市场变成了买方主导的市场。
随着中国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房地产产品逐渐商品化,房地产产品的生产开始趋向于以使用者的需求为主导。房地产产品开始不仅仅用来满足人们的生理、安全需求,开始拓展性的满足人们的社交、享受等需求。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们对于住房要求的需求层次分析,利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房地产产品的变化历程。
一、 绪论
(一)研究意义
房地产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将房地产产品与人的需求挂钩,来观察和研究房地产产品与人需求层次的关系,将产品按照不同的层次分类,预测未来房地产产品的出产方向。
(二)研究内容
研究房地产产品与人需求之间的关系。根据马这一理论,将房地产产品划分为五大类。并预测房地产产品的未来走向和未来的定制方向。
(三)研究方法
将现有的房地产产品类型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并利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根据客观的真实情况和房地产产品发展情况相对应,分析房地产产品所对应的人的需求。
二、住宅需求变化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种,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图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图
(一)生理需求—有房可住
具有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费者即对应的是空间上的庇护所,这类需求只追求有房可住。而对房屋的形态、地理位置、小区安保、房屋质量这些细致的房屋硬性条件并没有过多的要求。
(二)安全需求—居住安全
这种需求针对居住的小区有安保设施,房屋结构有产品质量保障,房屋所处地段安全。这类需求关注的是居住安全、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生理和安全需求通常是被放在一起的,这两个需求被划分为人的基本需求。
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为了躲避雨水、寒风等,开始居于洞穴之中。初期原始人会挑选一些靠近水源、背风的洞穴居住,再后来原始人学会了挖适自己满意的合居住的洞穴,并采集柔软的干草和树叶来改善居住条件。原始人还会根据不同的地域选择不同的居住空间和环境,来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
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石制工具出现了 ,原始人开始有规律的居住,这一时期的人将土地划分为三块区域,分别用来居住、存储、安葬,即住宅、墓地、窖场。窖场会选择在土层较厚较干的地段,住宅区选择在地段较高的地方,而且还会在周围设置一些陷阱沟壕防止野兽侵袭。这一点西安半坡村遗址可以证明。[2]这个时期已经产生了对住房的安全需求。
(三)社会交往需求—生活出行便利
具有社会交往需要的客户所关注的是基本配套设施的齐全性,追求群居感和归属感,主要追求生活跟出行的便利和群体居住的回归人群的感情。现代的改善型、养老型客户是这种需求中的典型。
人是一种群居的高级生物,从母系社会、父系社会的群居到现在的城镇式小区式居住分布。都体现了这一点。原始社会原始人选择居住在水源两边,因为水而聚集,也因为人多可以保证安全。这也就是由于安全和生理需求都满足之后产生的社会交往需求。原始人与原始人之间交流、交往,带动了部落的兴起,群居式住房的产生。即使进化了这么多年,现代人依旧保留着这一属性,人喜欢往人多的地方涌动,多数农村的青年喜欢去城市工作、定居。
(四)受尊重需求感受到尊重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scyx/56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