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民营小剧场营销策划【字数:16301】

2024-02-25 14:1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南京优越的环境带来的是长久定居人口的增长。而教育的领先使得更多的年轻人涌入这座城市,这对于小剧场这类为青年人主打的场所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南京市演艺行业背景和南京市小剧场发展环境,结合对南京自然环境、经济与交通、人口与教育的状况调查,认为,南京民营小剧场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为此,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小剧场市场的调研与市场需求分析,提出了以打造“核心产品、延伸产品和创新性产品”为目标和采用低价格鼓励更多年轻人进入剧场、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演出信息的营销组合策略。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2(一)剧场与小剧场2
(二)小剧场戏剧运动与中国小剧场的发展2
1.小剧场戏剧运动2
2.中国小剧场的发展2
(三)南京小剧场发展现状2
二、背景与现状分析4
(一)社会与环境背景4
1.南京市演艺行业背景4
2.南京市小剧场发展环境4
(二)策划目的与策划目标5
1.策划目的5
2.策划目标5
三、SWOT分析6
(一)优势6
(二)劣势6
(三)机会6
(四)威胁6
四、市场调研与市场需求分析8
(一)数据来源与调查实施8
1.问卷设计8
2.调查实施8
(二)样本特征8
(三)统计性描述与分析9
五、营销策划16
(一)营销目标16
1.品牌建设16
2.目标市场16
(二)目标客户分析16识别特征16
2.独特的需求、态度和行为16
(三)营销组合策略16
1.产品策略16
2.价格策略17
3.渠道策略20
(四)宣传与推广21
1.线上推广21
2.线下推广21
致谢22
参考文献23
附录 关于南京小剧场的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调查问卷24
南京民营小剧场营销策划
引言
一、绪论
剧场与小剧场
剧场,指供戏剧、歌舞、曲艺等演出的场所。这个概念由英文单词“theatre”翻译过来。Theatre可翻译为“剧场”或“剧院”,也可以译为“戏剧”。翻译为剧场或剧院时,主要指建筑物或场所,解释为戏剧则包括跟剧场有关的一切戏剧活动。本文提到的所有剧场概念,均指建筑物或场所。
“小剧场”这个词语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又称实验剧场(experimental theatre)、前卫剧场(aventgarde theatre)、另类剧场(alternative theatre)、艺术剧场(art theatre)、激进剧场(radical theatre)、独立剧场(Independent theatre)等等,是一种非主流的剧场形式,重视严肃的艺术性,且重视创作理念多于市场票房,通常也选择在容纳人数较少的表演场所。此文中,所有的含有这层含义的我们都用“小剧场戏剧”来进行命名,以示区分。
第二层,也是本文着重讨论的,是指供戏剧演出的场所。其剧场空间“小”,一般座位不超过300个,舞台面积大约在5080平米左右。从我国小剧场的特点来看,小剧场的剧目,不仅仅有所谓的实验类型的戏剧,还有一些面向大众的、更偏通俗化的、更加具有商业性的戏剧。
小剧场戏剧运动与中国小剧场的发展
1.小剧场戏剧运动
小剧场戏剧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的欧洲。在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的物质基础愈发雄厚,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精神世界有了更高的追求。此时,主流的戏剧具有着高度的商业化,符合资本家们的口味,缺少深度的精神内核,剧场的艺术性遇到明显的危机。此时小剧场运动渐渐露出了头脚,它们与主流的商业化戏剧产生对抗,具有强烈的先锋实验的精神。此后,运动逐渐在其他国家流行,产生了众多具有探索精神的小剧场戏剧。这场运动更多强调的是“反商业”“反体制”“反主流”的特点。
2.中国小剧场的发展
国内的小剧场运动萌芽于“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之后,此时已经具有了雏形。随后的发展与中国政治发展脉络息息相关,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的戏剧开始复苏。中国小剧场的盛行是以20世纪80年代为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此时中国的戏剧以严肃戏剧为主,具有强烈的政治化和使命感的内核,由于其题材及表演方式的老旧与死板,逐渐在文化市场中处于劣势。恰逢此时,中国大地吹起改革开放的春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以林兆华导演的作品《绝对信号》为标杆的中国小剧场运动拉开了序幕。中国的小剧场运动,催生了商业戏剧的发展,他们寻求突破体制的道路,向民间寻求力量。此时的小剧场戏剧,在商业化探索的同时,保留着先锋实验的性质,仍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在中国小剧场发展的道路上,市场给戏剧带来了刺激性,推动着中国小剧场不断的发展。
(三)南京小剧场发展现状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市市中心新街口地区,原本有一座说书场,名叫“百花艺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合的空间大小让南京市话剧团中锐意话剧创新的人注意到了,他们将其改造成了一座黑匣子式的小剧场。于是,在整个话剧行业疲软的状态下,南京市话剧团创作了数十部小剧场话剧。演出吸引了南京市民,尤其是大学生观众的眼球,创造了连演连满,上座率极高的盛况。此时,为了普及话剧、壮大小剧场戏剧,南京市话剧团在售票上做了革新,发售假日票、学生特惠票等等。这是继中国青艺所建的黑匣子小剧场之外,全国第二家专供小剧场戏剧演出的正规场地。可见南京在当时的小剧场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在1989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南京市文化局联合主办了“中国第一届小剧场戏剧节”。活动宗旨为:“回顾历程,展示新作,探讨小剧场的特质,推动话剧艺术的发展。”全国有十个剧院共17部作品参加了此次戏剧节。此次小剧场话剧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可谓是盛况。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scyx/56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