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股权集中度内部控制与企业过度投资【字数:13099】

2024-11-24 18:2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
2.1股权集中度的相关研究 1
2.1.1股权集中度与代理成本 2
2.1.2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投资效率 2
2.2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3
2.2.1企业投资效率的内部影响因素 3
2.2.2企业投资效率的外部影响因素 4
2.3文献评述 6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
第四章 研究设计 8
4.1样本选择 8
4.2模型设定与变量设置 8
4.2.1模型设定 8
4.2.2变量设置 9
第五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10
5.1描述性统计 10
5.2相关性分析 11
5.3实证结果与分析 11
5.4稳健性检验 12
5.4.1换解释变量稳健性检验 12
5.4.2换被解释变量稳健性检验 14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股权集中度、内部控制与企业过度投资
摘 要
企业投资行为作为企业的命脉,不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同样意义重大。经济新常态下,投资作为三驾马车之一,需要优化结构,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关键性作用。在股权结构方面,我国企业股权集中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尽管2005年的股改对企业的股权集中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但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使得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仍显著高于欧美等国家。作为股权结构的三大特征之一,股权集中度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以2010年至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求股权集中度与企业过度投资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越高,其过度投资行为越严重。进一步区分内部控制的影响后发现:内部控制对上述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内部控制能够抑制由股权集中度过高所引发的过度投资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让我们更好得理解企业投资行为,为企业调整自身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以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提供参考。
引言
自从Modigliani和Miller教授提出MM理论,企业投资行为一直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合理有效的投资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依赖对象。投资行为的两个重要主体,分别是政府与企业。而企业的高效投资也有利于其自身的价值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企业过度投资就是将自由现金流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这不仅降低企业的投资效率、损害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信息不对称与两权分离下的代理问题通常是引发企业过度投资的首要原因。同时,我国大多数企业实施“零分红”的股利政策,大部分利润以现金的形式留存在企业中,这为企业的过度投资提供了条件。
股权集中度是前几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上公司总股份,是股权结构的数据表现。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行股改,此次改革不仅调整了大股东的激励结构,还有效降低了我国企业的股权集中度。2004年,我国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2.5%,2019年该比例已下降至35.9%。尽管如此,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仍高于欧美等国家。
将企业的现金流投资于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是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渠道。而股权结构通过影响企业投资效率,对企业价值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研究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围绕股权集中度与企业过度投资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结果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并未得出一致结论。同时,也鲜有文献在此基础上加入调节变量研究其对股权集中度与过度投资关系的治理效应。本文从股权集中度视角出发,探求其对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并探求内部控制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期能为企业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缓解过度投资做出引导。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股权集中度的相关研究
股权集中度是股权结构的量化表现,它代表着企业前几大股东股权和控制权的集中程度。不同的股权集中度反映不同的风险承担机制,同样反映着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例如大股东对于经理人的监督、小股东对大股东的制衡等。目前关于股权集中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股权集中度与代理成本的关系上,并在此基础上延伸至股权集中度对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中。
2.1.1股权集中度与代理成本
股权集中度与股东代理人成本
股权集中度与大股东小股东代理成本
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代理问题由第一类“股东代理人”转向第二类“大股东小股东”(杨建军等,2015)。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通常通过掏空行为进行。掏空行为即将公司的价值转移到自己手中,是一种非正常的公司管理行为(黄冰冰和马元驹,2018)。大股东进行掏空行为的几种方式:盈余管理,即对企业的收益信息进行调整,从而掩盖公司真实的收益情况,加强对公司的控制权,进而掏空公司;关联交易,即公司对控股股东进行股权出售、现金支付等关联交易,损伤中小股东权益;操纵发行价格,即将定向证券发行价格设立在有利于大股东的水平位置,不惜损害中小股东的权益而从中获益(张娆,2014)。
2.1.2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投资效率
(1)负相关理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609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