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上公司创新投入研究【字数:15489】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3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3
1.1.1研究背景 3
1.1.2研究意义 3
1.2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4
1.2.1研究目标 4
1.2.2研究内容 4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5
1.3.1研究方法 5
1.3.2技术路线图 5
1.4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7
1.4.1可能的创新 7
1.4.2不足之处 7
第二章 文献综述 8
2.1企业金融化与创新投入相关研究 8
2.2融资约束与创新投入相关研究 9
2.3企业金融化与融资约束相关研究 9
2.4文献述评 10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3.1理论基础 11
3.1.1预防性储蓄理论 11
3.1.2信息不对称理论 11
3.1.3优序融资理论 12
3.2研究假设 12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14
4.1实证研究设计 14
4.1.1样本选择 14
4.1.2变量选择 14
4.1.3实证模型设计 16
4.2实证结果分析 16
4.2.1描述性统计 16
4.2.2相关性检验 17
4.2.3多元回归结果及分析 18
4.3稳健性检验 22
4.3.1替换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22
4.3.2制造业为单一行业的稳健性检验 24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26
5.1研究结论 26
5.2政策建议 26
参考文献 28
致 谢 29
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上市公司创新投入研究
摘 要
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以2014201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预防性储蓄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优序融资理论,系统分析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投入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采用多元回归的方式分别检验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对上市公司创新投入的影响,并加入交互项进一步探讨融资约束在企业金融化与创新投入之间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企业金融化对上市公司创新投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融资约束对创新投入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受到融资约束影响大的企业,其与创新投入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而融资约束对企业金融化影响创新投入的过程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即融资约束会加剧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投入的负向影响。最后,基于实证研究所得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拓宽企业融资途径、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提供合理参考。
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企业金融化”概念是“金融化”概念的延展,指的是企业给予金融领域更多关注度,在金融领域配置更多资源并且与金融市场联系日益密切。企业金融化的具体内涵可以从行为和结果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从行为角度而言,表现为企业金融投资行为增多,一定程度上会忽视原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从结果角度而言,表现为企业的利润来源中通过金融投资渠道所获得的利润比重逐渐增加,通过传统的生产经营所取得的利润比重日益减少。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开始显露出金融化的特征。过去数十年,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程度不断加深,企业金融化趋向也日益显现。国内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内需不足,致使企业投资回报率下降明显。资本向实体经济以外的金融、房地产行业倾斜,虚拟经济膨胀,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内经济呈现出“脱实向虚”的态势。金融业与实体企业构成了两极,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近年来,实体经济不仅受到产能过剩、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激增、创新不足、融资难等因素的冲击,也存在着金融化的趋势和“脱实向虚”的现实走向,发展面临重重挑战。与实体经济面临的严峻条件相比,虚拟经济发展迅速,金融投机行为成为部分企业扩张和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然而,金融化进程带来的短期繁荣是以长期发展作为代价的。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人口红利的消失和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型的迫切要求,实体企业应当将创新摆在更至关重要的位置,但创新活动又不得不面临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带来的融资约束,部分上市公司开始走上金融化道路,以谋取更多利益,这又间接导致创新投入的减少。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持续动力,并激发了所有微观主体的市场活力。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实体企业,更应当扭转过去依靠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的自主创新道路。
1.1.2研究意义
在理论意义层面:一方面,本文将近年来日益突出的企业金融化现象结合融资约束理论进行探讨,延伸了企业金融化的研究范畴。另一方面,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优序融资理论等理论成果,对融资约束在企业金融化和上市公司创新投入间所起到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厘清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能够进一步地从融资约束的视角解释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短板,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补充。
在现实意义层面:其一,本文旨在基于对企业金融化现象微观层面的研究,为规范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行为,逐步引导企业更多关注实体生产经营领域和自身主营业务,促使企业不断“脱虚向实”提供指引。其二,有助于企业合理开展创新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十九大指出要坚持将创新作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核心,同时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也是对现实问题的又一政策回应。其三,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融资难问题也仍然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存在限制,本文通过分析融资约束在企业金融化和创新投入之间的调节作用,试图为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提供参考。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60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