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字数:14888】

2024-02-25 13:0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从成立至今,公司经过了一系列的逆境。许多著名的大型国外通信企业都没能经受住考验,但是华为公司却经历风雨依旧稳定向前发展,这样的成功与华为公司的股激励制度息息相关,在华为不同的发展时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业绩关系的角度对比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总结,其次引入股权激励概念及相关理论,分析其理论主要的实施模式;最后介绍不同时期华为的股权激励制度发展历程及分析动机,总结其主要特点,找到成功的内在原因及分析其适用性。本文希望,通过对华为的案例分析研究起到代表作用和借鉴意义,更好的推动我国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全面健康实施。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一、引言3
二、文献综述3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5
(一)股权激励概念5
(二)股权激励理论5
(三)股权激励方式6
四、案例分析6
(一)华为公司股权激励制度6
1、华为公司管理战略6
2、华为公司股权激励制度7
(二)华为公司股权激励分析8
1、实施原则8
2、实施模式10
3、实施效果10
(三)华为公司股权激励启示14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
会计152:王予欣
引言
引言
华为是我国实行股权激励的企业中较早,也较为成功的一个经典案例,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重大股权激励变革,具有一定意义。华为在企业最初开创时就实行股票激励制度,初期的股权激励其实主要的意义在于进行内部融资活动;2001年华为开始派发虚拟股票,虚拟股票比较特殊,这种股票只让持有人具有参与分红的权利,而不具有一般意义上的表决权和所有权,这是虚拟股票在华为的股权激励中首次登场;2003年,华为再次进行了对股权激励制度的调整,在配股方式上面有所升级,主要为了稳住员工情绪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让企业平安渡过网络泡沫经济时期的困境与SARS时期出口市场受到影响的连续打击;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华为进一步采取了“饱和配股”的激励方式,此次激励对象的人数更多,涉及员工的领域也更加广泛;2013年为拓展海外市场,华为股权激励计划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并于2014年出台了一项新的计划,称为时间单位计划(TUP),该计划是为员工不会因银行不提供贷款而导致无法购买股票,进而导致不公平,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该项计划决定所有符合持股条件的员工都拥有持有一定比例的股票期权的权利。
回顾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只有几十名员工发展到现在遍布全球达到十多万人,营业收入超过七千亿,作为一个未上市的大型民营企业,华为公司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其独到的经营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正如任正非近日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谈到的,国家强大的硬设施是没有灵魂的,真正的灵魂在于文化,在于哲学,在于教育,国家的未来就是教育,教育才能培养人才,提高科技实力,华为也会从世界各个国家招纳优秀人才,提高待遇,为未来的发展作出准备。所以,企业想得进步,就要加强对人才的激励和管理,股权激励制度正是对此起到相当程度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华为公司这一案例,对其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股权激励理论和实施模式进行分析,并进行评价,总结成功经验,对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和相关研究有所帮助,同时也为其他即将或正在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带去建议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作为企业创新中重要的一部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对于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比西方起步晚,对此的相关研究一些和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上。有效的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能动性,使公司员工全部参与到其中,调动其积极性,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益。
对股权激励的研究问题带来的最主要研究方向和关注度都集中在该制度能否给企业带来效益和提升,以及能否对企业产生实际作用等。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过不同角度的实证分析和调研。目前主流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正相关论、负相关论、无关论和综合论。
正相关论。这种理论的概念顾名思义是实施的股票激励制度和企业公司的效益成正相关关系。就是实施的股票激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公司带了比较好的收益,而且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我国学者研究表明,大多数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都对这种正相关论持赞同的看法。李进孝(2017)通过研究证明范围更大的的企业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可以促进企业改革计划的实行,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推动企业利润增长的积极作用,同 时,还在理论上阐述了股权激励是一种新型激励模式,该模式具有过去的一般激励模式所不具备的优点。宋玉臣、李连伟(2017)对20072013年间宣告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检验,最终选取了251个样本,结果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对提高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有显著作用。付东(2013)、赵华伟(2015)等人也在研究中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证明出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的业绩水平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翟胜宝等(2016)通过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能够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有提高效果,这说明在资本市场中,股权激励计划对于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也间接说明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有正向影响。武帅帅(2019)以20152017年间135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受到股权激励之后,公司的自身成长水平与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而国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持有同样观点,Aboody、 Johnson、Kasznik (2010)则从企业中同期相比的利益差可以判断是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所以他们选取了大量的企业公司,做了大量的数据调查工作,最终发现,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也会引起企业公司的同期营业额增长率,而且通过比较增长率的大小更可以看出其呈现的正向关系, William Kline, Masaaki Kotabe, Robert D. Hamilton, Steven Balsam(2017),从绩效和风险两个角度研究股权激励模式与高管薪酬结合如何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研究发现,由于股票期权占据薪酬总额的大部分比例,公司的经营风险呈下降趋势,进而说明实施股权激励的正面影响。
负相关论。负相关的涵义为采用股权激励的方法会对企业产生一些负影响。OhadKadany(2006)通过调研与分析得出,股权激励的影响程度同股权设置的数量有很大关系,适当数量的股权激励,会对公司产生正影响,但是一旦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股权激励的数量,就会产生相反的影响,甚至是负面影响。Shieife、Vishny也在研究中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当股权激励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企业的业绩便不再同股权激励存在正相关关系了。Dah et al. (2014)证明大部分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激励而并不是激励不足,过度薪酬会降低CEO对自身工资业绩敏感度,从而导致代理问题加剧,并不能一定程度上很好解决,因此,董事超额报酬可能是董事会防御的标志,间接说明这并非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无独有偶,国内的一些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黄之骏、王华(2006)通过研究得到结论,不同的是他们应用了托宾Q值代表企业业绩,这样得到了股权激励并无太大的作用,这一制度并没有办法为企业创造价值。朱国军(2013)选取15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反而会降低企业的创新绩效,并且是负相关关系,如果股权激励比率越高,则公司的创新绩效越低。除此之外,靳钊(2016)以全部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与否以及实施股权激励的比率多少对于企业创新绩效都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相反两者之间还可能存在不太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研究还发现,在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中这种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56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