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国有上公司股权集中度对其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央企和地方国企的划分【字数:14048】

2024-02-25 13:0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公司盈余信息与外部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采用合理的手段提高公司盈余质量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的相关利益者权益。盈余质量概念自产生起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盈余质量进行研究,并且也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文选择沪深两市国有上市公司2013—2017五年的财务年报数据和相关的审计资料,并将数据按照央企和地方国企性质划分,采用基本盈余反映系数模型估计出样本公司的盈余质量水平,并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衡量央企和地方国企股权集中度水平,以此来对这两个样本中股权集中度与其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并且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央企股权集中度与其盈余质量成正向关系;(2)地方国企股权集中度与其盈余质量成反向关系。
目录
摘要 Ⅰ
关键词 Ⅰ
Abstract Ⅰ
Key words Ⅰ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1
(一)国外文献综述 1
(二)国内文献综述 2
三、理论基础 3
(一)股权相对分散时的委托代理问题 3
(二)股权相对集中时的委托代理问题 4
四、研究设计 4
(一)研究假设 5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
(三)变量设计和说明 5
1、因变量设计 5
2、自变量设计 6
3、控制变量设计 6
(四)模型设计 6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7
(一)描述性统计 7
(二)相关性检验 8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9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11
(一)研究结论 11
(二)建议与对策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其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基于央企和地方国企的划分
引言
引言
盈余质量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1934年证券业的相关研究活动中,那时人们仅对盈余质量有着模糊的概念,缺乏深入的研究。随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后,盈余质量对盈余信息使用者的价值与作用相继在Ball和Brown(1968) 的研究“会计盈余的经验评价”及 Beaver(1968)的研究“年会计盈余宣告的信息含量”中得到证实,自此越来越多学者开始投身到对盈余质量的研究中来。经过这几十年的研究与探索,学术界在盈余质量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总的来说,盈余质量作为一个企业向资本市场传递的一种价值信息,是供社会上相关决策者开展投资决策活动参考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资本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市场的“功能锁定”等问题,导致相关决策者往往只是看到经过粉饰的名义上的盈余信息,而对企业真实的盈余信息及其质量水平没有足够的了解,这就会对他们做出相关决策造成迷惑和干扰。因此,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获得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真实盈余质量信息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故而分析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就十分关键。
首先,需要关注股权集中度水平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经过对已有研究的整理发现,一个公司的盈余质量水平受其公司治理情况的影响程度较大,而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就是股权集中度水平,那么自然可以发现股权集中度对盈余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公司股权集中度对其盈余质量的影响有着理论和现实的意义。从另一方面来看,公司最终控制人的性质会对企业的契约性质产生影响,并通过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导致公司盈余质量发生变化。就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可以将国有上市公司通过进一步细分,划分成央企和地方国企来考察两者的盈余质量状况,虽然它们的实际控制人都是国有,但央企和地方国企承担的使命和担任的角色存在差异,所以股权集中度在央企和地方国企的真实盈余质量方面是否产生或产生了何种影响还不得而知,如果存在影响,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也有待证明。
因此,本人选择《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其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央企和地方国企的划分》这个题目来进行本次研究,目的是找到央企和地方国企股权集中度与盈余质量间的关系,进而根据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水平与其盈余质量的关系提出假设: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1)央企股权集中度与其盈余质量成正向关系;(2)地方国企股权集中度与其盈余质量成反向关系。以20132017年沪深两市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来实证检验央企和地方国企股权集中度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情况。最后,尝试分析在股权集中度因素的影响下,国有上市公司盈余信息的真实性及其质量水平,为相关决策者和进一步的市场监管提供决策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外学者对公司盈余质量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关于股权结构、独立董事等对盈余质量影响的研究,给本文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Beasley(1996)经过实证研究得出,在公司董事会中,可以通过提高外部董事的比例以及延长外部董事的任期,来降低公司出现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对于股权集中度对盈余质量的影响,Shleifer和Vishney(1986)等人经过研究得出,股权集中度与盈余质量呈现出正向的关系,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能够促进大股东对公司的代理人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从而降低盈余操控的空间,这样可以使得公司的盈余质量处于较高的水平;而Fan和Wong(2002)则通过对东亚地区的977家公司进行研究,得出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往往会导致内部控股股东与外部投资者产生利益上的冲突,从而使控股股东偏向于以追求自身利益的目的来披露盈余信息,即更高的股权集中度,往往会造成较低的盈余质量。
在公司股权性质与盈余质量关系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经过研究也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Ball(2005)等西方学者的研究认为,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水平现在普遍的方法是依靠各国的会计准则来进行规范,但是其约束和惩罚力度有限,导致效果不太明显,因此,各国需要通过完善和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来达到提高盈余质量的目的。Fan(2002)等学者经研究发现,当公司的属性为国有时,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往往造成公司盈余质量偏低,原因是政府为追求绩效会对这些企业的盈余信息披露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要求企业降低盈余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使得真实的盈余质量水平较低。
(二)国内文献综述
在国内关于公司盈余质量的研究中,股权集中度也被作为一个重要的要素,不同的股权集中度水平会对公司的盈余质量造成不同的影响。周晓苏(2008)等认为,公司股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盈余质量较低,因为集中的股权结构让持股份额大的股东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这样就会导致大股东侵占其余股东权益的情况出现,大股东往往会出于追求自身利益的目的来控制公司盈余信息的披露,而中小股东又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的监督,所以会对盈余质量的真实性产生影响。但是,孙永祥(2014)等的研究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认为当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时,会对公司盈余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因为在股权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大股东出于切身利益考虑,会解决前面所讨论的因股权分散而缺乏对公司代理人进行有效监督的问题,这样显著减少了代理人的投机行为,有利于相关投资者获得更加真实准确的盈余信息,使公司保持较高的盈余质量水平。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562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