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对上公司收益影响研究【字数:9070】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商誉的概念 2
(二)公司收益的概念 2
(三)商誉与上市公司收益的关系 3
1.理论与概念说明 3
2.计量文献综述 3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
(一)理论分析 4
1.交易成本理论下的商誉与公司收益的关系 4
2.全面收益理论下的商誉与公司收益的关系 5
(二)假设提出 5
四、研究设计 5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
(二)变量含义 5
1.被解释变量 5
2.解释变量 5
3.控制变量 5
(三)模型构建 6
五、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6
(一)描述性统计 6
(二)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 7
(三)单因素方差变量分析 7
(四)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7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8
(一)研究结论 8
(二)研究建议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商誉对上市公司收益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随着资本市场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科技不断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上市企业发生的并购行为不断增加,上市公司在并购产生的商誉问题成为并购活动中的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依据近几年上市企业所披露的财报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因为并购产生商誉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并购商誉的确认金额也呈现逐年上涨趋势。由此来看,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就值得受到更多的关注。我国2006年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其中对于商誉有了十分明确的定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 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应当确认为商誉”, 由此,商誉开始作为一项公司的资产在会计上得以确认。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来看,我国在2007~2012这五年里产生商誉的企业增加了549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显示并购商誉的金额也增加了1304.46亿元。(郑海英,刘正阳等,2014)[1]。万德数据库显示,目前到2018年第三季度,沪深两市上市企业确认的商誉价值14484亿元,并且随着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热度上升,企业资产中商誉部分的金额也会随之增加。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商誉代表的交易成本和未来获益能力对于企业资产的增加影响十分明显,对于资产市场中的投资者来说,商誉是一个能够传递非常多有效内容的提示信息。所以公司和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对商誉予以重点关注。
商誉是在未来能够为企业预期额外收益的所有有利情形,是公司预期未来超额收益的变现。从基础本质的角度出发,多数研究者们认同“超额收益论”,觉得商誉拥有着在未来能为企业带来预期超额收益的资产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商誉对于公司收益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在相关的理论上,将商誉与上市公司收益的关系作为研究方向,以2016~2017年A股上市公司(剔除金融行业与ST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来实证检验商誉与上市公司收益的相关关系。
商誉与企业收益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企业能够正视商誉所拥有的价值,为商誉能够为公司带来的更多的收益提供有力依据。本次研究就是在过去基础上选取最新的数据以及衡量指标来深入研究商誉和企业收益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政策,使得商誉能够真正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和优势,提高业绩与盈利能力。也有助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更加了解上市公司商誉的含义。也能够为政府和各类投资者,监管者及准则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
商誉的概念
商誉一词,16世纪就已经出现。Hendericksen在他的著作《会计理论》就提出了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的“商誉三元理论”,分别是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价值论和总计价账户论。葛家澍(1996)[2]给商誉下的定义为“一种能为企业未来带来超额盈利能力的资源”。他从商誉的本质角度出发,认为商誉之所以能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企业资产的原因是它具有未来能为企业带来预期超额收益的经济实质。杜兴强等(2011)[3]认为商誉的组成应该只包括并购商誉和自创商誉,这样能够使商誉“干净化”“简单化”。合并商誉能够确认是存在客观证据可以证明的,而自创商誉则是因为并购行为而得以能够显示出来,在会计上确认上还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葛家澍(2000)[4]认为商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商誉不能和企业的整体价值相分离,不能独自在资本市场中进行交换,同时也不能直接转化为现金。二是它难以进行非常精准的计量,三是它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取得商誉缺乏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公允价值。张浩进(2019)[5]认为商誉的本质存在着与无形资产的相同之处,对于企业的财务绩效经营情况会产生影响。
关于商誉的计量与确认,李凌杰(2016)[6]认为商誉的计量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直接计量法、间接计量法。直接计量法的理论基础是“商誉三元理论”中的超额收益理论,不在乎商誉是如何产生的,直接通过超额收益按照一定的方法推算出商誉的价值。间接计量法的理论基础是“商誉三元理论”中的总计价账户论,认为商誉价值是企业未来的资产价值以及持续经营价值的集合,所以将合并企业付出的成本与被收购企业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并购商誉价值。
通过文献可以发现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一直以来都是有争议的,一般指企业未来带来超额盈利能力的资源,具有未来能为企业带来预期超额收益的经济实质。
(二)公司收益的概念
企业收益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最终经营成果,是反映和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标准之一,更是企业分配的对象。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绩效与财务架构是否健全的重要指标。企业收益包括企业营业收益,投资收益及营业外收支净额。
刘悦(2006)[7]收益是权责发生制和配比会计原则的产物,是收入和费用做减法得出的差额。而收入和费用确认的依据是当前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师的主观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对同一家企业,使用不同的方法确认当期费用,一样会导致在企业收益方面出现一定的差异。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56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