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借壳上财务造假手段研究以九好集团为例【字数:12391】

2024-02-25 13:0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作为当下较热门的资产重组方式,借壳上市审查相对于IPO来说要较宽松。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今天仍然不是很成熟,对借壳上市的监督和管理仍然不到位,导致借壳上市财务造假频发。国内对借壳上市的财务造假手段研究并不是很多,但要实施市场有效监管,扼制借壳上市财务造假,研究其作案手段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了借壳上市时公司常用的造假手段,并对九好集团借壳上市案例采用的财务造假手段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企业内控、外部审计和相关监管等方面对借壳上市财务造假防范提出了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绪论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研究背景1
2、研究意义2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2
1、国外财务造假手段文献综述2
2、国内财务造假手段文献综述2
3、研究评述3
二、借壳上市财务造假概述 3
(一)借壳上市财务造假的概念 3
(二)借壳上市财务造假的动因 4
(三)借壳上市财务造假的后果 4
三、借壳上市常用财务造假手段 4
(一)虚增收入 5
(二)虚减成本、费用 5
(三)虚增资产、所有者权益 5
(四)虚减负债 5
(五)关联方交易 5
(六)资产评估造假 5
四、借壳上市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九好集团借壳上市 6
(一)借壳上市交易过程 6
(二)九好集团借壳上市财务造假识别 6
1、净资产评估增值率畸高6
2、销售毛利率畸高7
3、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比例较大7
(三)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手段 7
1、通过虚增业务虚增服务费收入8
2、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银行存款8
3、虚假确认收入虚增贸易收入8
(四)九好造假案相关方行政处罚结果 9
五、防范借壳上市财务造假相关建议 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借壳上市财务造假手段研究—以九好集团为例
引言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从90年代初成立上交所和深交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仅仅才走过20几个年头。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历史,我们在经验和成果方面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丰富成熟。而对于借壳上市这一特殊的资产重组形式,我国内陆第一个案例发生在1993年,深圳宝安集团借壳上海延中实业,史称“宝延风波”。再后来,借壳上市这一形式受到热烈追捧,它为不符合IPO条件的企业提供了一种快速上市的可能,不仅速度快,成本也较低,因为借壳上市选择壳方公司大多是属于被“ST”甚至于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价格较为低廉。其次,借壳上市也有助于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回报很高。
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并不成熟,借壳上市很多监管并不到位,导致企业很容易在借壳上市过程中发生财务舞弊,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给资本市场带来不利影响。而本文要研究的案例九好集团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在借壳上市的巨大利益驱使下,采用了多种财务造假手段,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有无限潜力的龙头企业。在处理好九好集团案件后,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在2016年9月发布了最严借壳上市新规,不仅是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一种保障,同时也是对企图借壳上市财务造假的企业的警告。
2.研究意义
借壳上市的会计舞弊问题从2008年开始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并且一直争论不断。中国关于借壳上市的相关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企业想通过财务舞弊实现借壳上市的例子很多,利用不健全制度的可能性很大。本文对借壳上市企业的财务造假动因和舞弊手段作出归纳总结,建议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提高对企业的会计造假手段的识别能力,在审计时一眼识破企业的企图和伎俩,共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世界最早对财务造假进行定义是在1980年,Elliott和Willingham将其定义为:管理层利用误导性财务报表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会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利益的行为。纳什(1986)提出资产重组交易不同于一般交易,其审计风险较大,在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和财务报表审计时,要从严审查。美国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1999)发现,财务报表舞弊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操纵报表,并提出了可以防范财务舞弊的《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美国在1996年由Beasley通过对财务信息与执行机构之间内在关系的比对,发现大多数公司财务舞弊都会高估资产和收入,对甄别财务造假行为有较大的启发。Nielsen(2000)对 128 个通过换股方式进行重组的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在购买方的主营业务收益率越高的情况下,交易双方的相对市盈率也往往越高,借壳上市的溢价也越大。这就促使很多借壳方不惜财务造假,也要把自己的主营业务收益率提上去。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财务造假手段也越发复杂多样,Schilit(2002)通过总结大量财务舞弊案例,得出财务造假行为可以根据可以划分为7个类型,根据动因的不同,具体的实施手段高达30多种,分别针对各个会计科目和操作手段进行了详细阐述。Albrecht(2005)围绕收入和存货、资产及负债等两个方面的造假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Albe(2010)在研究中发现,上市公司的审计不应该单单关注财务报表及财务相关人员,还应当关注与企业有来往的每一个客户,仔细观察内控结构,防止某方出现权力过大,内部管理失控的行为。
2.国内文献综述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56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