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捐赠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以a股制造业为例【字数:10095】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2
(一)企业捐赠研究2
1.企业捐赠动机 2
2.企业捐赠影响因素3
(二)企业价值研究3
1.企业价值概念 3
2.企业价值测度与影响因素 4
3. 企业价值与企业捐赠4三、研究设计4
(一)研究假设4
(二)变量设计5
(1)被解释变量5
(2)解释变量5
(3)控制变量5
(三)模型建立和样本数据6
(1)模型建立6
(2)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6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6
(一)描述性统计6
(二)相关性检验7
(三)多元回归分析8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企业捐赠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
——以A 股制造业为例
引言
引言
捐赠行为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在我国传统文化美德的弘扬下,企业的捐赠行为显得越发频繁。回想企业进行捐赠行为,往往都是在政府发布扶持教育、医疗、扶贫政策,或是国家发生重大灾难后的自发行为。特别是在后一种情况中,国内企业的捐赠行为呈现出井喷式、攀比式的增长。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利用这种行为履行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出了他们作为社会公民的担当意识,企业的这种行为能够有利于我国缩小贫富差距、帮助社会弱势群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体、弘扬正能量、促进社会公平。因此,企业捐赠也被喻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高表现形式。但是,结合媒体曾经多次进行过的报道,也会发现有一些企业出现了诈捐、骗捐的行为,他们企图利用捐赠的名义获取虚假的名利。
据统计,我国九成以上的企业都有捐赠行为,甚至一些规模较小、业绩不佳的企业也有进行大额捐赠的行为,这就让国内外学者将目光转向了捐赠行为背后的动机。从伦理上讲,企业以盈利为首要目的,而企业捐赠是一项营业外的支出,背后动机经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体可以概括为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赢取顾客的信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此来迎合我们的社会大环境,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提升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由此可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在未来,企业捐赠在企业管理和企业竞争中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我国在企业捐赠方面的研究本身就比国外开展的晚,在内容充实度上较为不足,在这方面我国的理论研究也集中于动机因素,并且针对我国特有现状的研究也较为稀少,缺乏实证上的检验。因此,本文将通过从不同方面阐述企业捐赠和企业价值的一些理念,并通过假设,利用实证的方式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丰富我国在对企业捐赠研究上的经验证据,这也对促进我国企业重视企业捐赠,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有一定的帮助。
文献综述
企业捐赠研究
对于企业捐赠方面的理论研究,本文将从企业捐赠动机和企业捐赠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整理归纳。
企业捐赠动机
在Windsor(2011)、钟宏武、李胜楠(2015)等学者的研究中,将企业捐赠动机为三个部分:利己动机、利他动机、其他外部动机。因此,本文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也将企业捐赠动机分为这三个部分。下面是详细展开。
首先是利己动机。在国外发达国家中,企业捐赠成为企业向大众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主要手段。从盈利方面考虑,Navarro(2002)指出,企业捐赠有助于降低各项成本,并通过抵税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Windsor(2011)认为大多数股东投资都是投机行为,捐赠短期内会降低企业价值,并不看好企业捐赠。同样的,在国内针对这方面也有一定争议。杜兴强和杜颖洁(2010)用是否捐赠、是否积极捐赠以及捐赠额大小三个指标度量企业捐赠,验证了企业捐赠、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吴良海、张玉(2017)同样认为公益性捐赠发挥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正效应。但是,胡琼、谢志华(2018)却认为公益性捐赠提升了企业代理成本,对企业的业绩没有得到提升的作用。除了盈利方面,国内外学者认为企业捐赠可以带来良好的声誉。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Godfrey(2005)认为,企业通过捐赠来掩盖不当行为或者转移公众对企业内在社会责任缺失的关注,从而降低企业的声誉损失。Brammer 、Millington(2005)和Campbell(2007)经实证进一步确认企业声誉与捐赠额密切相关,具有正向作用。这方面在国内也有相同的研究。周肖肖、郑宝凤(2017)认为企业的公益性捐赠虽然没有实际的金钱流入,但可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具有较大的广告效应,可提高企业的商誉。
其次是利他动机。Friedman(1970)认为,企业捐赠是一种利他主义行为,并以此批评企业的这种利他行为有悖企业经营目标。斯蒂纳(2002)同样指出,社会赋予了企业合理行动的权利,作为回报企业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伦理的要求。迟爱敏和张东玲(2010)认为,企业捐赠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种必然,现代中国企业具备公益性捐赠的能力,也应当向社会给予回馈。当利益相关者越来越期待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就成为一种制度要求。张同龙(2011)通过大样本调查,证实中国企业的公益性捐赠行为具有显著的利他动机。修宗峰、周泽将(2016)认为企业捐赠与地区幸福感具有正向关系,可以积累社会资本,存在潜在的利他动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56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