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准则异同及影响研究以南钢公司为例【字数:12283】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2
(一)关于固定资产准则差异、原因及影响分析研究 2
(二)关于两套会计准则发展趋势研究 3
(三)小结3
三、待研问题和研究思路3
四、企业与国际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准则异同3
(一)后续计量模式3
1.成本模式与重估模式3
2.会计处理3
(二)两种模式下折旧4
1.折旧设定4
2.会计处理及影响4
(三)两种模式下减值5
1.减值计提与计量5
2.资产组5
3.减值转回6
4.会计处理及影响 6
五、南钢公司案例研究6
(一)企业现状6
(二)现使用企业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准则带来的问题7
(三)使用国际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准则的好处8
1. 从企业内部会计处理、决策及管理角度来看8
2.从企业外部投资者角度来看9
3.从时间角度来看 9
(四) 应用国际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准则 9
六、结论及建议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我国与国际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准则异同及影响研究
——以南钢公司为例
会计152 黎畅
引言
引言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国际贸易加速发展,中国也积极实行 “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中国,中国企业也慢慢向国外发展。当中国投资者想投资外国企业,或者外国投资者想投资中国企业时,他们需要了解一个企业的基本状况,最直接并且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在这时,若是中外的报表准则不同,而投资者也不了解其他国家准则的具体规定,那么投资者很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而进行投资,可能对投资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也可能破坏一个企业、行业甚至国家的信誉。并且,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比较大,规范固定资产准则,能够避免企业利用固定资产操纵利润,虚列资产,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对信息使用者决策起到重要作用。
而从行业来看,钢铁产业为我国支柱型产业,且今年的两会期间,国家、政府也十分关注钢铁行业的情况。近年来,钢铁行业处于供需不平的状况,需求逐年下降,加上2013年提出去产能政策及政府要求保护环境的规定和政策,钢铁行业的企业亏损较大,中国的钢铁企业都面临改革、转型的选择。而经过几年的努力,钢铁行业终于在2016年渐渐回温,利润也逐渐增长,供需趋于合理,出口量也在增长。
二、文献综述
回顾会计准则的发展历史,会计准则有5个特性:会计管制重要工具,指示性,强制性,具有经济后果,社会性和政治性。而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从历史成本模式到公允价值模式,从利润表观到资产负债表观,从规则基础到原则基础,从各国自定到全球统一(高凌云,2017)。
(一)关于固定资产准则差异,原因及影响分析研究
但文化(2007),庾惠(2007),苟勇(2016)等学者分别从适用范围,定义,确认,初始计量,折旧,减值,处置等方面对中国和国际的固定资产准则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和国际固定资产在定义,确认,初始计量上基本趋同,而主要的差异在后续计量,折旧和披露上。
而对于差异的原因,一是我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二是我国资本、产权制度和人员素质与国外不同(汪祥耀,骆铭民,2004),三是由于我国特色的经济、法律,文化环境(孙丹红,2010)。葛言研(2016)则通过分析国内外的需求,宋璐(2016)通过分析知识存量及成本效益来分析动因。Wai Fong Chua, Stephen L.Taylor(2008)则认为政治和社会因素在国际准则的制定和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学者们对于差异的影响也有一定的谈论,唐宗春(2008)认为这些差异对融资租入、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的纳税问题有影响。George Emmanuel Iatridis, George Kilirgiotis(2012)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与固定资产重估呈正相关。与国外运营的有较低水平固定资产的企业,会由于债务资本的需求更容易进行固定资产重估。这也是企业进行收购的情况。研究还表明,固定资产重估与盈余管理负相关。而学者胡念柔(2018)在国际化下的资产减值方面认为采用公允价值的方法在法律遵循角度与《会计法》相冲突,认为会计核算是事后核算,是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不是依靠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样有利润操纵的嫌疑。
(二)关于两套会计准则发展趋势的研究
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呈趋同趋势, Salvador Carmona, Marco Trombetta(2008)对IAS/IFRS的广泛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基于原则的方法的内在灵活性使IAS / IFRS能够应用于具有不同会计和制度环境的国家,不过各个国家与国际准则的趋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小结
对于现存的差异,应该客观对待,进行逐步趋同。若有条件,可以根据我国情况,在允许不违反现有法律情况下,明确或适当限制应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范围(黄燕飞,2012),既保留了自我,又符合当今经济发展的形势,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趋同之路。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562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