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以深制造业企业为例【字数:15067】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企业信息披露相关研究2
1.信息披露的动机 2
2.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3
(二)企业研发投入相关研究3
1.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 3
2.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4
(三)信息披露质量与研发投入的关系4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5
四、研究设计6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6
(二)变量选择6
1.被解释变量 6
2.解释变量 7
3.控制变量 7
(三)模型构建8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8
(一)描述性分析8
(二)相关性分析9
(三)多元回归分析10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以深市制造业企业为例
会计学 余佳
引言
引言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下,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衡量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现代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和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内在驱动力。科技方面的创新和率先突破已逐渐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对国家前途命运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此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世界各国都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根据欧盟最新发布的《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显示,在2500家公司总计7364亿欧元的研发投入中,来自中国的公司仅占9.7%,而美国、欧盟、日本分别达到了37.2%、27.2%和13.6%,并且排行榜前50名中仅华为一家中国企业上榜,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量较少,增长空间较大。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就显得很有必要。
为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进行的研发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如果企业现金持有量不足,无法满足研发活动的需要,则需进行外部融资。与生产、销售、固定资产等一般投资活动相比,企业的研发活动存在较高的经济风险和资金风险。经济风险体现在收益的不确定性和滞后性,因为企业的研发活动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而且成功的研发活动不能在即期获得反馈,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试用才能获得经济效益,这使得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收益不能有一个准确地预期。资金风险则表现为由于研发资金的不足或不能持续,从而增加研发失败的概率。这些风险使得企业的研发活动在进行外部融资时可能存在融资约束,面临较高的融资成本,以至于限制企业的研发投入。
为了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可以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通过查阅比较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大多数学者都是从立法、制度等企业外部来研究缓解融资困难的对策,而较少地从企业内部进行分析。投资者对企业研发项目做出的投资决策取决于他们对该项目在未来能带来多少投资收益的预期,而这些预期需要根据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来确定。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企业对外提供的信息质量越高,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就会越低,企业研发活动更容易获得融资,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投入较多,因此本课题以上市制造业企业为例从信息披露质量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研发投入,通过验证企业研发活动是否存在融资约束,进而探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以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为增强我国企业研发活动的投入提供经验证据。
二、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两点:信息披露的动机和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并且这些研究的观点大多都一致认同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能有效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一)企业信息披露相关研究
1、信息披露的动机
(1)交易动机。企业融资成本一般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其中“显性”成本是企业向投资者、债权人偿付的股息、利息以及其他相关费用,这是明确不可避免的,“隐性”成本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而使得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溢价,并且该风险溢价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而降低。因此,为了降低融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的交易,企业会自愿提高披露信息质量。于富生等(2007)以2001年以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企业信用评级数据和深交所的信息披露考评等级分别作为债务融资成本和信息披露质量的替代指标,得出债务融资成本随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而降低这一结论。
(2)管理者的逐利动机。Aboody D等(2000)通过调查企业高层管理者是否管理与股票期权奖励有关的信息披露时间来探究信息披露与管理者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对于那些拥有看涨期权的管理者来说,为了在合约到期日之前以较低的价格买入标的物、获取更多的收益,管理者往往会提前释放坏消息而延迟披露好消息。此外,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披露的信息质量越高,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可能的变革越了解,从而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会给予更高的评价。
(3)企业控制权竞争动机。Bernman(1999)认为企业股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在股票价值比实际价值低的时候管理层往往会担心自己是否会被更换,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出现,管理者选择更多地披露表外信息,尤其是能为企业带来盈利的信息,引导投资者对企业有一个可观的预期,进而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同时在企业并购中,为提高收购价格,标的公司往往更有可能对盈利预测等信息进行自愿披露。
(4)降低诉讼成本动机。Healy(2001)认为管理者在披露信息时,需要权衡信息披露不足的代价和披露较多信息的成本。在信息披露较少时投资者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投资者可能出于错误估计而对企业进行投资,但当实际投资收益不及预期甚至亏损的时候,为了弥补损失投资者会提起诉讼从而产生诉讼成本,所以企业管理者会自愿披露可能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消息。但另一方面,信息披露较多会泄露商业机密,增加行业竞争者对彼此的了解,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56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