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对家庭正规信贷行为的影响基于chfs(2017)数据的实证研究【字数:10841】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5
2.1金融知识影响家庭正规信贷行为的理论分析 5
2.2金融知识影响家庭正规信贷行为的实证分析 6
2.3文献评述 6
第三章 理论机制分析 8
第四章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置 9
4.1研究样本 9
4.2变量选取 9
4.2.1被解释变量 9
4.2.2核心解释变量 10
4.2.3控制变量 10
4.3模型设定 11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13
5.1金融知识与家庭正规信贷申请 13
5.2金融知识与家庭正规信贷获得 14
5.3金融知识与家庭正规信贷额 15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5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9
金融知识对家庭正规信贷行为的影响—基于CHFS(2017)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 要
本文运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通过probit、tobit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知识对家庭正规信贷行为的影响。本文将正规信贷行为分解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是否申请正规信贷、是否获得正规信贷、获得的正规信贷金额。研究发现,金融知识对家庭是否申请正规信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家庭金融知识水平越高,向正规信贷机构申请贷款的可能性越大;金融知识对家庭正规信贷可得性和正规信贷金额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表明提高家庭金融知识水平能够有效缓解家庭面临的正规信贷约束,增大家庭获得正规信贷的可能性和金额大小。所以在大幅度降低正规信贷机构的服务门槛时,也要注重提高家庭的金融知识水平,让正规信贷市场能够更加有效合理地运行。
引言
经济发展和中国家庭生活水平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的关注重点,党和政府在各大重要会议中提出的各项提案也凸显了这一点,因此如何来促进国家经济的进步,并且稳步提高中国家庭生活水平是政策制定者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而正规信贷能在居民产生资金需求时提供一定的帮助,保证家庭消费活动和投资活动的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平稳运行,正规信贷市场高效运行也有利于增加家庭的收入提高家庭的福利水平(吴雨等,2014)。但是国际经验表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存在运行效率低的问题,正规信贷配给问题和约束问题在中国广大地区普遍存在着(Kochar et al.,1997;刘西川、程恩江,2009)。
虽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完善金融市场,但根据2017年对中国家庭金融状况的调查,全国面临信贷约束的家庭高达59.9%,超过半数的家庭信贷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满足。农村地区农户获得正规信贷的概率只有27.3%,但是却有高达72.7%的农户面临着信贷约束问题。其中面临需求型信贷约束的家庭比例为62.9%,面临着供给型信贷约束的家庭比例为9.8%,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正规信贷市场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才会导致面临信贷约束和信贷需求抑制的家庭比例如此之高(甘犁等,2014)。
而金融知识会显著影响人们对金融服务的利用(Miller et al.,2009),一方面金融知识会对家庭选择从何种渠道进行借贷产生影响,一般来说金融知识水平越高的家庭更偏好向正规的信贷机构进行借贷(刘娟等,2014;尹志超等,2015)。另一方面,金融知识在家庭进行家庭借贷决策和是否参与金融市场决策时也会产生影响,这会影响家庭财富的累积,从而提高家庭的还款能力,让家庭有更高的正规信贷获贷可能性(尹志超等,2014;Jodi et al.,2014)。同时,金融知识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家庭对贷款程序和其他贷款信息的了解,这种了解会增大家庭获得正规贷款的可能性,又反过来进一步增强家庭去申请正规信贷的动机和意愿。所以说,金融知识水平越高,家庭遭受到需求型和供给型信贷约束的可能性都会降低,在这种情形下,家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放弃申请贷款的情况将大大减少。
因此,本文运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析了金融知识对家庭正规信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知识对家庭向正规信贷机构申请贷款的可能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正规信贷获得可能性和正规信贷获得额。这表明金融知识有利于减轻正规信贷申请对于家庭的难度,也有利于帮助家庭获得理想的正规信贷金额。本文为探究金融知识对中国家庭正规信贷行为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有助于缓解家庭面临的正规信贷约束问题,提高家庭在正规信贷市场的参与率。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金融知识影响家庭正规信贷行为的理论分析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金融知识、家庭正规信贷行为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直接通过是否申请正规信贷、是否获得正规信贷、获得的正规信贷金额这三个方面来研究金融知识对于家庭正规信贷行为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发现,金融知识对家庭申请正规信贷的可能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同时,对于家庭正规信贷可获性和家庭正规信贷金额,金融知识都对其有着促进作用。
关于如何对金融知识进行度量,大家使用的方法各有不同,主要有受访者对自己进行主观评价和用金融知识相关问题来客观考察这两种形式。前者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测评,是受访者通过判断自身是否掌握金融知识,以及对自身资金运用能力进行评价这种方式综合得出(Perry and Morris,2005),后者是通过对受访者进行提问,通过受访者对于金融知识相关的客观问题是否理解了,以及是否可以正确回答来衡量受访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尹志超等,2014)。使用主观自评的优点是方便,但弊端是不同性格的受访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我认知偏差,由此导致观测结果出现偏差。而使用客观提问的方法则有可能影响问卷的准确性,因为实际情况中金融知识相关问题的答案可能是猜测出来的,受访者实际上并不知道正确答案。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10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