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字数:12470】

2024-11-24 19:3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2
第二章 文献综述 3
2.1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原因研究 3
2.2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金融化影响的研究 6
2.3文献评述 7
第三章 研究假说、数据与模型 8
3.1研究假说 8
3.2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8
3.3计量模型设定 9
3.4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9
3.5描述性统计 10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12
4.1基本回归结果 12
4.2区分产权性质后的回归结果 13
4.3稳健性检验 14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5
5.1研究结论 15
5.2政策建议 15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20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共同发展的良好状态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选择将原本用于经营的大量资本金转投入金融领域,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委托贷款或参股金融机构等,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脱实向虚”的苗头。同时,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已经成长为资本市场上的关键参与主体。
为探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关系,本文利用A股非金融、房地产类上市公司20152019年间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促进了企业金融化,即现阶段,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在短期投机获益和长期价值投资这两股力量的博弈中仍是前者占主导地位。区分产权性质进行异质性检验后进一步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非国有企业面临更严重的融资约束和更大的业绩压力,因而更加有动机配置金融资产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收益。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机构投资者与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的文献,并结合研究结论从企业自身、机构投资者和监管者三个角度出发分别提出了建议。
引言
1.1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金融行业发展迅猛,并通过不断的改革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总体而言,实体经济和金融处于共同发展的良好状态。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增长转向中高增速时,这种共同发展的状态逐渐被打破:一方面体现在金融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普遍高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另一方面体现在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选择将原本用于经营的大量资本金转投入金融领域,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委托贷款或参股金融机构等,以此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据Wind统计,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大幅增长,其持有总额从2015年末的7826亿元增长至2019年末的1.2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2.14%。大量资本脱离“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造成资金在市场中空转,这种现象被称为“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文春晖等,2016)
虽然我国企业“金融化”的程度还不是很高,但已经出现了经济“脱实向虚”的苗头,并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2015年,习主席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由于实体经济边际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下滑,大量资金流向虚拟经济,使资产泡沫膨胀,金融风险逐步显现,造成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整体循环不畅。”2020年,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及“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并再次强调“维护金融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由此可见,政府已经认识到“金融化”可能会导致虚拟经济过于膨胀,影响甚至损害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并进一步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社会的不稳定。
同时,自2001年提出“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我国机构投资者快速成长,并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据Wind统计,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从2015年末的23.75亿元增加至2019年末的30.23亿元,持有证券数量从2015年的2844家增加至2019年的3746家。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机构投资者成为主导的时代也在来临。因此,机构投资者作为关键的参与者,对于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是否有影响呢?以及考虑到我国特殊的产权结构,区分国企或非国企后,影响作用是否会产生不同呢?
1.2研究意义
但在实体金融化的背景下,还鲜有文献研究探讨机构投资者对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本文从机构投资者持股作为出发点,实证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金融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在区分产权性质后,进一步分析两者的关系。因此,本文一方面可以丰富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认识机构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环境的影响,对监管者制定相应政策,从而引导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原因研究
早期研究主要是从宏观视角分析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了“蓄水池”理论,“投资替代”理论和“实体中介”理论这三个主流理论来解释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原因。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区分企业的异质性与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类别,并在此基础上,从微观视角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方向主要有:企业税负、管理者背景、机构投资者、行业研究分析师的关注、企业盈利能力等。同时,国内学者也开始注意到中国企业的特殊性,并根据中国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但是目前的研究还未得到较一致的结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10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