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数字金融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上a股为例【字数:9894】

2024-11-24 19:3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II
ABSTRACT IV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
2.1融资约束相关文献综述 2
2.2数字金融的作用机制分析 3
2.2.1数字金融能够降低企业的服务门槛 3
2.2.2数字金融能够降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融资效率 3
2.2.3数字金融能够加快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 3
2.3结论 3
第三章 现状描述与实证研究设计 4
3.1我国数字金融和企业融资现状 4
3.1.1数字金融发展现状 4
3.1.2企业融资约束现状 4
3.2研究假设 5
3.3数据来源 5
3.4实证模型 6
3.5变量定义与描述 6
3.5.1核心解释变量: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6
3.5.2被解释变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 6
3.5.3控制变量 7
3.6变量描述性统计 7
3.7变量相关性分析 8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8
4.1基准回归 8
4.2稳健性检验 10
4.3异质性检验 11
4.3.1区位异质性检验 11
4.3.2所有制异质性检验 12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4
5.1研究结论 14
5.2政策建议14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数字金融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上市A股为例
摘 要
数字金融是否能缓解上市A股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所有制和区位的差异是否会因此影响作用效果值得深入研究。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程度,从数字金融指数和其二级指标来考察数字金融是否存在缓解上市A股公司融资约束这一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控制市场类型、公司规模和企业成立时间时,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同时覆盖广度也能体现作用机制。不同所有制在缓解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数字金融拓宽了民营企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业资金融通渠道,但是阻碍了国有企业(包括央企)间接获得资金的通道;区位显著影响数字金融的作用机制,技术溢出的数字金融增加了东部沿海地区上市A股公司资金可得性,西部省份由于客观条件缺失不足,融资渠道受阻。本文为数字金融这一细分课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可为未来数字普惠金融细化实施政策调整提供建设性意见。
引言
从全球金融市场来看,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成熟金融市场为上市企业提供了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融通方案,一二级市场的有效衔接也增加了市场参与度,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仅施行数十年,传统局限的融资方案已无法满足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中小企业的要求,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成为我国许多新兴、科技型企业开拓市场,扩大生产的拦路虎。显著的所有制歧视问题也使得民营企业的融资供求矛盾突出。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参与者,紧跟国际前沿热点,力争改善国内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让普惠金融,数字金融这一理念在我国落地生根。2013年,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之一。2015年,国务院又从国家层面上确立了普惠金融的实施策略,首次给“普惠金融”定义了中国内涵。2016年,多部委不断落实普惠金融政策;2017年,普惠金融的实施方案又有所改善。我国已经逐渐形成多主体,下沉式的普惠金融模式,聚焦小微企业,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本文旨在梳理数字金融与上市A股公司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梳理区位和所有制区别对于该作用机制的影响,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整合类似观点,分析现有看法。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分析:第二部分是对企业融资约束及数字金融作用机制的研究,第三部分是企业融资约束影响因子的研究,第四部分是数字金融与企业融资约束的定量分析。
文献综述
2.1融资约束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现有文献关于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种主要探索了什么因素影响了企业的融资问题,如市场成熟度,信息不对称,所有制歧视,融资成本等[13]。邓可斌和李智鹏(2014)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的融资约束外生于市场,主要源于政府的干预,而非市场竞争中的摩擦力导致的流动力约束[1];其后蒋敏(2020)等人则通过对比《资管新规》颁布前后上市非金机构的融资变化情况,认为外部政策能够显著影响影子银行的规模,从而作用于企业的信贷约束水平和资产结构[3];孙阳阳(2020)等人则发现产业政策能够改善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7];另一种则是将数字金融作为背景进行探究。张璇(2019)等人通过专利申请数量与银监会公布的许可证数量的角度认为市场化水平较高,法制环境好的地区受到普惠金融的影响更大,因此有必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体系[12];喻平,豆俊霞(2020)则认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改善了外部融资环境,显著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并且在内部环境较差,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11];李春涛(2020)等人则通过20112016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了区域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标,认为其促进了企业创新,同时增加了税收返还的促进作用[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10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