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创新的影响分析基于数据【字数:12528】

2024-11-24 19:3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3
2.1普惠金融的相关研究 3
2.2创新的相关研究 4
2.3普惠金融与创新关系的相关研究 4
2.3.1金融发展对创新的影响 4
2.3.2普惠金融对创新的影响 5
2.3.3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的影响 5
2.3.4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的影响 5
第三章 发展现状与理论分析 7
3.1发展现状 7
3.2理论分析 9
第四章 实证分析 11
4.1研究设计 11
4.1.1数据来源 11
4.1.2模型设定 11
4.1.3变量选取 11
4.2实证结果分析 13
4.2.1基本回归分析 13
4.2.2稳健性检验 14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9
5.1研究结论 19
5.2政策建议 19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3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分析
——基于江苏省数据
摘 要
普惠金融旨在为有金融需求的群体提供合理有效的金融服务,尤其是针对固定人群及中小型企业,而数字化的出现与发展使得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向被金融排斥的群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推动创新以及经济发展,而国家也出台了相关规划政策予以支持。在这个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的创新水平有何种作用机理,又是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本文从理论及实证层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其影响作用机制,以江苏省2011年至2018年的13个地级市为样本,选取来自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江苏省地级市数据和相关地级市的人均专利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推广对城市创新的影响。通过对地市级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城市层面,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范围、使用程度和数字化的支持服务对城市的创新发展水平有较为显著的正面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影响,考虑了创新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内生性问题,在稳健性检验下,激励效果仍然显著。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政府应引导和鼓励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大金融创新和改革力度,加强区域交流协调发展。
引言
首先,对于数字普惠金融,它的定义是由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即GPFI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数字化手段促进金融服务的覆盖,为受到金融排斥以及缺乏相关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服务,以满足多样化需求。对于客户来说,成本是可以承受的,而对于供应商来说,业务是可持续的。由于数字普惠金融而产生的服务有电子支付、电子转账、银行储蓄、各类贷款及保险服务、电子货币、支付卡和普通银行账户等。
其次,城市创新代表一个城市的整体创新水平和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源动力,而城市的创新功能也逐渐突出。伴随着市场化的竞争和地区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地区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衡量因素,而对于更小单位级别的城市,其创新能力也成为判断它竞争力及经济水平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创新成为国家推行的重要政策,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符合国家制造强国、创新驱动的战略要求。至2018年末,我国专利申请量已经突破150万件,世界占比接近50%,数量排名世界第一。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一些高新科技类核心产品链仍有较大缺口,在集成电路芯片等领域仍有较大不足,仍然由西方发达国家掌握核心科技,在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因此,如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推动创新提升创新驱动能力,进而提升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及竞争力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而中小企业作为创新的一大主体,面临着较大的融资困难。因为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常年游离于银行稳健性经营的体系之外,无法获得创新需要的大量资金。中小企业还面临研发成本不足,研发产品周期过长,内部现金流无法平衡,缺乏担保物,债务融资成本较高,收益性及风险程度双高,以上种种都导致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受挫。而在宏观层面,我国仍然存在结构性问题,在资源配置方面也有不足,容易导致企业的融资问题,影响融资的可获得性和稳定性,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因而如何破解中小企业创新融资的困境,改善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发展实体经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比传统的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将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服务和数字化创新结合到了一起,在继承普惠金融的优势,复制其所能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之后,数字普惠金融又提升了它本身的可获得性,在金融产品的服务面上继续创新,提升其覆盖性和全面性,同时加强了它的服务深度,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与门槛。利用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金融科技企业可以为用户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的信用研究成果。并根据大数据和可靠知识信息建立风险控制系统,提升风控能力,将传统普惠金融忽视或未能覆盖的服务领域进行扩展并实施。普惠金融实行的目的是让无法获得金融服务及金融救助的人群获得相关服务,并因为普惠金融服务改善生活质量,脱贫致富。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利用技术进步及创新拓展提升普惠金融群体的收入及金融服务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发现在现有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主要从传统金融的角度分析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而鲜有学者从新兴的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从微观层面研究其关系。所以本文研究其发展现状,并讨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的作用机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建立相关模型进行检验。首先在理论层面上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内容及服务范围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及其理论机制,再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相较于省级数据更加微观的地级市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子指标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用具体指标综合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测量机制,用来评价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再根据综合指标来研究其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并对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合理建议,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可行方向。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水平的影响后,不仅可以提供理论参考,而且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创新水平,促进金融体制改革,缓解缩小城乡差距,使得每个公民能够得到公平的金融服务,也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有利。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10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