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金融场参与的影响【字数:11644】

2024-11-24 19:3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2
2.1文献综述 2
2.1.1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界定 2
2.1.2数字普惠金融研究现状 2
2.1.3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金融市场参与 3
2.1.4研究评述 4
2.2研究假说 4
第三章 数据来源、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6
3.1数据来源 6
3.2模型构建 7
3.3变量选择 7
3.3.1被解释变量 7
3.3.2核心解释变量 7
3.3.3控制变量 7
3.4描述性分析 8
第四章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金融市场参与的实证分析 9
4.1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 9
4.2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参与金融市场的异质性分析 12
4.3内生性分析 13
4.4稳健性检验 14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9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
摘 要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解决农村金融排斥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以及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对农户金融市场参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农户投资股票和互联网理财产品,但对农户参与基金市场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农户间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对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的边际影响更大。因此,政府应全面深入地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尤其是发展空间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并采取多种措施推广金融产品和提高农户金融知识水平,客观认知金融市场,引导其做出合理的金融决策。
引言
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水平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得到飞速提高,GDP总量也已由1978年的678.7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98.65万亿元,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也得到了极大提升,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7万元。居民收入的增长带来财富的增加,对各类金融资产的需求也日渐提高。然而我国农村地区存在较高程度的金融排斥现象,张晓玫等(2020)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项目的数据,计算得出2015年农村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比率为2.1%,远低于城镇参与的24.3%。农村家庭的金融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我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地域差异。
联合国于2005年首次提出了普惠金融(也称为包容性金融)的概念,以便解决传统金融系统中存在的金融排斥问题。实证研究表明,普惠金融能提高农民信贷可得性,进而扩大内需,这对改善双重二元金融结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王曙光、王东宾,2011)。但由于服务对象的金融知识匮乏以及政府的盲目推行等原因,普惠金融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难题(星焱,2015)。而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当前普惠金融的发展困境提供了可能性。2016年9月,我国在杭州G20峰会上首次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信息技术降低获取客户与风险控制的成本,进而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黄益平、黄卓,2018)。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迎合了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使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满足了金融发展的客观需求,为化解当前发展普惠金融所面临的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吴金旺、顾洲一,2018)。
近年来,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实践逐步深化,在支付、信贷和保险等业务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9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显示,2015年的网络支付市场规模为49.48万亿元,2018年已突破20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3%。互联网保险行业规模也已从2011年的32亿元急剧增长到2016年的2299亿元,保险的可得性与普惠性得以显著提升。数字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的结合简化了操作程序,降低了居民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使更多的长尾用户得以享受到金融服务。总的来说,数字普惠具有覆盖度广,成本低的特点,对居民参与金融市场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参与金融市场的影响程度,明确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效果,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的群体差异。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2.1文献综述
2.1.1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界定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最早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指的是让所有人都能在有金融需求时及时、方便地获得有尊严的、高质量的、价格合适的金融服务。国务院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普惠金融是在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的基础上,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2016年在G20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报告中,也给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定义:泛指一切通过使用数字金融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正规金融服务行动,关键点在于负责任、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2015年10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成立,并开始编制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较为权威的数据来源。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10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