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基于内外部环境异质性的角度【字数:14252】

2024-11-24 19:3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
2.1投融资期限错配现象 2
2.2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业绩影响的相关研究 2
2.3内外部环境异质性下投融资期限错配与企业业绩的关系 3
2.3.1基于外部环境的期限错配与企业业绩 3
2.3.2基于内部环境的期限错配与企业业绩 3
2.4文献评述 4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
3.1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5
3.2基于内外部环境角度下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5
第四章 研究设计 7
4.1变量选取 7
4.1.1被解释变量 7
4.1.2解释变量 7
4.1.3其他变量 7
4.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0
4.3基本模型构建 10
4.3.1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的检验 10
4.3.2内外部环境异质性下的检验 11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12
5.1描述性统计分析 12
5.2投融资期限错配与企业业绩的关系 13
5.3内外部环境异质性下的投融资期限错配与企业业绩 17
5.3.1外部环境异质性下的投融资期限错配与企业业绩 17
5.3.2内部环境异质性下的投融资期限错配与企业业绩 19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21
参考文献 22
致 谢 24
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基于内外部环境异质性的角度
摘 要
通过手工收集和整理2014—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投融资期限错配和企业业绩之间存在单调负向的线性关系,也就是投融资期限错配损害企业业绩,不利于长远发展,并且这个关系具有普遍性,具体表现为当企业产权性质和企业所处地区不同时,也不会改变。(2)从外部制度环境角度出发,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货币政策适度水平、金融市场环境对投融资期限错配及企业业绩之间的负面影响具有缓解作用。(3)从企业内部环境角度出发,企业内部环境的恶化将会加剧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业绩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投融资期限结构,加强外部监管,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完善金融市场结构;企业也要加强内部治理,企业管理者应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遵循期限匹配原则,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质量,从而缓解自身融资约束问题。
引言
近十年来在中央工作会议大背景下,在自由经济的市场环境中,作为支撑上市企业价格的核心,利润充当着现代企业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我们广义上常说的业绩,有了净利润才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判断一个上市企业的发展前景,要看营收和净利润。
上市企业要想在企业建设过程中发展壮大,关键是提升企业业绩。然而,在我国存在着许多制约着我国实体经济企业发展的因素,投融资期限错配必然是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无法获取银行的信任,出于风险管控的需求,银行会选择向企业发放短期贷款,而企业投资项目的回收期又很长,导致我国企业的投融资期限出现错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油然而生。在这种境遇下,企业最终采取了“短贷长投”的投融资期限错配策略,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绩效,随之而来的流动性和经营风险还会使企业陷入经营和财务危机之中。
我国学者对这种现象关注较晚,如今越来越多学者探讨我国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存在性与成因,以及这一现象对企业经营业绩造成的影响,这些研究本身除了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还能帮助更多人理解企业生存现状,因此坚持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就显得越发重要。
作为诸多分析中期望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疑问——“短贷长投”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时着重探讨内外部环境异质性下投融资期限结构与企业业绩的相关关系,而这也是研究的创新点。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进行度量,而针对上市企业,并将讨论细化到分行业、年度、地区和产权性质的实证研究就很有限,且没有充分结合宏观、微观影响因素。所以在筛选企业过程中,本文从外部制度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两个角度出发,最终考虑的研究样本为2014—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关于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的研究进行了丰富和补充。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投融资期限错配现象
Robert A and Amnon(2003)提出的理论中,将投融资期限错配理解为企业将银行发放的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而这都是因为企业在长期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项目回收期长,其中的资金缺口思想仍影响着人们的研究。因为拥有着体系较为完备和制度健全的金融市场和明确的企业营运资本政策,投融资期限错配现象在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少。Matthias Kahl et al.(2015)研究发现“长融短投”的现象出现在上市企业中,并通过进一步研究美国上市企业的市场投资活动,向发达国家上市企业提出警告。
虽然理论上投融资期限匹配对企业发展相当重要,但现阶段企业实际上往往采用“短贷长投”的投融资策略。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现象在我国企业中长期存在,但国内学者们却在最近几年才表现出对这一问题的极高兴趣。2004年德隆事件爆发,使得缺乏有效金融支持、盲目扩张的德隆模式全线崩溃,部分企业被银行切断资金供应而陷入财务困境,在这样的契机下,企业为了维持日常经营和长期投资项目借新还旧、滚动融资,不断盘活资产在运营中清偿债务(童盼、陆正飞,2005)。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经过多番测量与验证,投融资期限错配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终于暴露在了大众面前。学者们开始研究投融资期限错配是否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前,最先是注意到这种现象不单单是破产企业的特例,高友才、刘孟晖(2012)最先划分企业投融资策略并且测量投融资匹配程度,还有一些学者使用长期投资缺口的敏感性分析测量方法(钟凯等,2016;徐尧等,2017;马红等,2018;邱穆青等,2020)。造成我国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学者的观点也存在差异,但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作为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符合大多数学者的观点。近年来,诸多学者利用“投资—流动负债”的敏感性,不但直接研究短期资金使用与长期投资的关系,而且分别从金融制度、货币政策等方面研究了企业期限错配的成因(孙凤娥,2019)。但不论是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还是基于自身资金需求,企业都会选择“短贷长投”的策略。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1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