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研究新型城镇化视角【字数:17173】
目录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4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4
1.2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5
1.2.1研究目标 5
1.2.2研究内容与方法 5
1.3数据来源 7
1.4创新之处 7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作用机制分析 8
2.1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测算综述 8
2.2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综述 9
2.3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作用机制分析 11
第三章 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测度 12
3.1测度模型构建 12
3.2指标选取 13
3.3测度结果与分析 13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 16
4.1测度方法 16
4.2指标选取 17
4.3测度结果与分析 18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实证分析 20
5.1模型构建 20
5.2变量选取与说明 20
5.3测算结果及分析 21
5.3.1解释变量回归分析 22
5.3.2控制变量回归分析 22
第六章 结论建议 23
6.1研究结论 23
6.2政策建议 24
参考文献 26
致 谢 28
江苏省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研究——新型城镇化视角
摘 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乡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我国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为了迎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土地快速扩张。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呈现出高能耗、高污染等特征,土地利用效率水平整体较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恰当的方式测度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建立合适的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知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现实情况,而这一认识无疑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本文以20092018年我国江苏省及其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先采用包含期望经济产出、非期望污染产出、土地要素投入、资本要素投入与劳动力要素投入的超效率 SBM 模型测度各地区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后采用熵值法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生态环境这五个维度维度测度了13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建立以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为被解释变量,新型城镇化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环境规制强度、产业结构、政府主导、利用外资为控制变量的固定效应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两者存在先降后升的“U”型曲线关系。基于此,本文总结了新型城镇化作用于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理论机制,并针对性的为我国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制定相关政策提出了建议,为改善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情况,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引言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这标志着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整体战略规划之一得以实施。同年12月,江苏、安徽等地62座城(镇)作为第一批综合试点地区开启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六年后,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让城市更宜业宜居。六年的规划告一段落,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地供需矛盾凸显、城市发展受限,一系列问题反映了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而江苏作为首批试点的省份之一,新型城镇化水平高,发展时间长,具备更高的观察价值与研究意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土地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投入要素。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资源之一,土地的利用与开发决定了城市发展空间的上限,土地开发的类型与效率决定了城市发展空间的质量。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随着城乡间人口的快速流动及城市边界的过度扩张,对城市土地的开发呈现无序化特征,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资源配置不充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持续走低,农地保护与生态保护等矛盾越发突出。与此同时,城市土地的无序开发伴生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等系列环境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担忧。土地开发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深化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因此,为了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必要将绿色发展纳入城市土地利用的考虑范畴,在追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对土地利用的环境效应做出具体考量,从而实现二者的协整统一。土地绿色利用效率(Urban Land Green Use Efficiency,ULGUE),即指的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土地利用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是城市生产要素投入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产出系统在城市空间上的综合映射。因此,在新的社会现实与时代背景下,研究我国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对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1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