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的实证分析【字数:11732】

2024-11-24 19:3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II
ABSTRACT IV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
2.1 银行效率类型的研究 2
2.2 银行效率理论的研究 2
2.3 互联网金融相关研究 3
2.4 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效率关系的研究 4
2.5 DEA方法的研究 4
2.6 文献评述 5
第三章 分析框架与变量选择 6
3.1 分析框架 6
3.2 样本及数据来源 6
3.3 变量说明 7
3.3.1被解释变量:全要素生产率 7
3.3.2核心解释变量:互联网金融指数 7
3.3.3 其他控制变量 8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10
4.1计量模型设定 10
4.2相关性检验和平稳性检验 10
4.3描述性统计分析 10
4.3.1 DEAMalmquist 10
4.3.2多元回归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1
4.4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12
4.5稳健性检验 13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4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的实证分析
摘 要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注入活力也带来巨大挑战的背景下,用恰当的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19家商业银行20112019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用文本挖掘法测算互联网金融指数,并以此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代理变量,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并促使其对核心业务模式进行更新迭代;商业银行也因为拥抱了互联网浪潮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效率。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支柱,其经营状况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因此,应当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鼓励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更多的业务领域中合作,进而提升商业银行效率。
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成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中坚力量,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这股新兴力量也展示出自己的强劲实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口号贯彻落实到各行各业,互联网金融业也在蓬勃发展。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大获全胜,互联网金融也展现了其在实现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的巨大潜力;另外随着中国金融行业和国际接轨的程度不断加深,商业银行传统的优势地位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冲击。为了更好的使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起步较晚但普及发展迅速的特征。2012年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谢平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后,互联网金融首次步入人们的视野。2014年7月诞生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作为银行业和互联网金融结合的成功产物,其横空出世就给银行业的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2014年10月,蚂蚁金服应运而生,在历经随后四五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现已发展成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领头羊,并且在2020年一度有机会上市。其提倡的将互联网金融普惠到小微企业、个人消费者的理念,现今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财富密码。
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就是将传统的金融服务与互联网独有的信息化优势相互结合;利用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使金融更具有普惠性,使普通的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金融发展产生的红利。互联网金融公司利用其拥有的大数据优势,降低了传统商业银行核心借贷业务的获客成本,挤占了传统银行的业务。互联网金融公司将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数据进行记录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信用画像,大幅减少了坏账产生的概率。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一系列竞争优势也变相地促进银行对自身业务的更新发展,各家商业银行也纷纷推出类似“e钱包”、“薪金宝”等理财产品。
已有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2015年P2P暴雷事件左右。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强,商业银行渐渐适应了信息化浪潮带来的冲击,互联网金融也结束了其野蛮发展,所以对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效率关系的研究就显得更为有意义,但是已有文献对此关注较少。本研究的时间跨度涵盖互联网金融的萌芽阶段直至现在的稳定发展阶段,因此相较于以往的文献更能体现出二者全阶段的关系,研究结论对商业银行选择发展道路和改进业务模式更有参考价值。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银行效率类型的研究
学者们在研究的初期主要将关注点放在了规模效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关于技术效率,蒋莉(2021)在研究中指出,大型国有银行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相较于股份制银行更优,其更能抓住信息浪潮和金融行业大融合的契机。关于纯技术效率,蒋莉(2021)在其相关研究中指出,中国商业银行纯技术效率的均值相对平稳,大部分银行都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来对自身业务进行改进和创新。关于规模效率,魏煌和王丽(2000)在其报告中认为,从空间维度上看,在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相较外资银行,农商行都具有明显优势。Benston(1982)研究表明,支行制的商业银行普遍具有较为出色的规模优势。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1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