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贸易开放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012019年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字数:11883】

2024-11-24 17:5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选题背景 1
1.2选题意义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3
2.1贸易与能源的关系 3
2.2贸易对能源利用效率 4
2.3文献综述 5
第三章 分析框架与数据来源 6
3.1研究内容 6
3.2研究方法 6
第四章 我国能源消费与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8
4.1能源消费现状 8
4.2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12
第五章 实证分析 17
5.1描述性统计 17
5.2实证回归结果 18
5.3稳健性检验 20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21
6.1研究结论 21
6.2研究建议 21
参考文献 23
第七章 致谢 24
贸易开放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2001—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自13年起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这极大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和快速增长的对外贸易背后,是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 20012020年期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由12.1亿吨标准煤增加至49.8亿吨标准煤,能源生产与消费在20年达到近9.6亿万吨标准煤的缺口。这导致我国面临着能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而能源的供给保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梳理我国出口贸易和能源消费现状的基础上,以2001年到2019年我国30省的能源消费与贸易开放为样本,运用混合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贸易开放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面:贸易开放与能源消费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得出以下政策建议:我国要积极实施开发“绿色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能源的宏观调控等政策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等。
引言
1.1选题背景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具《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的进出口额为42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183.62亿元,经过20年的发展,到2020年我国进出口额为321557.00亿元。20年间我国进出口额增长了约8倍。贸易作为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工业产品为主,工业产品与初级产品相比,单位产出所消耗的能源更多。具《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二十年间我国能源的消费由2001年的155547万吨标准煤增加2020年498000万吨标准煤,但与能源消费量的增加相比,能源生产量只由2001年的147425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20年的408000万吨标准煤,能源生产的增长幅度要低于能源消费的增长的幅度。到2020年我国能源缺口达到大约9亿万吨标准煤。
能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当前我国面临着巨大的能源缺口,积极探索降低能源消费的方式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意义。Cole和Elliott(2003)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贸易开放程度与能源消费呈现正向相关。我国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对外开放程度高。根据Cole和Elliott(2003)的结论可知,较高的贸易程度必然导致我国较高的能源消费量。同时根据Grossman和Krueger(1991)提出“环境三效应”模型可知贸易会对环境产生规模、结构、技术效应。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解贸易的三效应,解释贸易开放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1.2选题意义
一方面,通过省级层面的数据研究对外贸易开放影响能源消费量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外贸易、能源消费问题,一直是学术圈研究的热点话题热点。已经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学者们以单个城市、行业角度、全国面板书为出点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丰富。本文试图基于中国30省的相关数据,将我国分为东、中、西部地区分别进行回归,比较不同地区贸易开放程度对能源消费的差异,这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
另一方面,分析中国省份层面的对外贸易开放影响能源消费增长机制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缺口,积极探索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对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外贸易通过规模、结构、技术效应对我国能源消费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通过分解对对外贸易对能源消费影响的机制。从贸易开放的角度对我国的能源消费提出建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中能源消费与对外贸易发展的两难问题备受关注。已经有不少学者通过运用不同的理论模型,对贸易与能源消费进行了多角度地研究。国内外研究贸易与能源消费关系的文献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贸易与能源的关系。第二类是研究贸易对能源利用效率。
2.1贸易与能源的关系
Grossman和Krueger(1991)提出“环境三效应”模型,指出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有三方面:规模、结构、技术效应。在Grossman和Krueger的基础上Antweiler 等(2001)提出了国际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理论模型,经论证发现贸易自由化总体上对环境有利。Cole和Elliott(2003)首次讲Grossman和Krueger的理论模型运用到能源消费领域,得出结果显示贸易开放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在此基础上,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能源与贸易的关系。以周恒等为代表的研究人员从进出口角度分析贸易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周恒、石时等(2012)通过编制中国1992年至2009年能源投入产出表,证明中国为间接能源净输出国,间接能源出口增长的主要是由非能源商品出口结构和总量所引起。熊妍婷(2011)从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考查贸易与能源消费的关系,通过采用 19952009 年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分别对进口、出口与能源消费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检验表明短期中国进口、出口与能源消费之间均存在双向正向因果作用,而长期均衡关系估计显示进口和出口的增加都会提升中国能源消耗,但人均实际出口1%的增长带来的能耗大于人均进口增长带来的能耗。以邓玲丽等为代表的学者从昌短期角度分析能源产出与消耗的问题,邓玲丽(2014)长短期角度考虑贸易与能源消费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无论短期、长期,能源消费和出口贸易之间存在很强的因果关系。刘鹏等学者以单个省份为例进行分析,刘鹏(2014)通过单独研究山东省份,得出出口规模扩大与能源消费量增加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样郭泽和杨华(2019)通过单独研究陕西省,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补充运用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得出从短期来看,陕西省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互为因果关系;长期来看,二者是稳定均衡的关系。而张传国和陈蔚娟(2009)基于19782006年的全国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源消费变化不是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二者之间仅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徐少君(2011)同样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比较了东、中、西部地区能源与消费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能源消费在短期内与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互为因果的关系;中部地区的关系表现为对外贸易与能源消费因果关系;而西部地区而言,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之间在短期和长期内都存在的双向因果关系,但与进口贸易不存在相关关系。贺桂欣(2007)对进出口能源能耗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是以高耗能为基础的,这对我国的能源消费产生较大的压力。还有学者从行业角度出发,邓光耀(2017)分通过研究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能源消费,研究结果显示工业产业结构对外贸易每增加一个单位,能耗量与其他行业相比增加更多。Pan X等(2019)对工业化和贸易开放度对孟加拉国的能源强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工业化对能耗强度的提高有直接积极影响,贸易开放度对能源消费的提高有直接不利影响,二者分别通过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对能源强度产生了间接的负面影响。马超华(2020)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开放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机制分析,发现各个城市能源消费增长主要由于规模效应的驱动,而技术效应则和结构效应均抑制了能源消费增长,这表明所有城市都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有所改善。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9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