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出口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字数:12154】

2024-11-24 17:5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2
ABSTRACT 3
第一章 引言和文献综述 1
1.1引言 1
1.2文献综述 2
第二章 理论依据与模型构建 5
2.1影响机制 5
2.2计量模型 6
2.3变量的选取和量化 7
第三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9
3.1整体样本回归分析 9
3.2回归结果分析 10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1
4.1研究结论 11
4.2政策建议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出口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摘 要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出口量也是逐年增加,但是随着出口量的增加并没有带动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收入增长缓慢逐渐成为一个问题,人们的消费能受到多方制约,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劳动收入份额的指标,劳动收入的相对下降会导致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差距越来愈大,不利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作为经济大国,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全世界独树一帜,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出口贸易也是得到了极大化的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外商的直接投资,世界需求的扩大等等因素。劳动者的收入份额为何会随着如此利好的经济下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基础出发,收集了全国30个主要省份、市、和自治区的各种经济数据,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用出口贸易份额作为主要解释变量,劳动收入份额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理论筛选出对应的控制变量,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希望能从中得到有效的结论,为现实提供指导依据。
引言
1.1引言
1.1.1研究背景
在2018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稳定的增长,根据海关总署的公开数据表明,中国在2018年的对外贸易总额已经达到30.5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9.7%,出口量更是达到16.4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7.1%,贸易顺差达到了2.33万亿元人民币,这几乎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达到的。
但是出口量的持续增长,并没有使得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同步增长。中国的劳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动收入份额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54%下降到2007年的45%,之后虽然有过短暂的上升的幅度,但是整体都在下降。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具有许多积极意义。
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会导致许多问题,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劳动力与资本之间的冲突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窘困,这些都与我们的最终目的背道而驰。在如今的这个时期,中国要想让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可持续化,就必须扩大内需,需要放眼到全国。然而扩大内需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增加劳动收入份额,使得劳动者报酬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得到更大的蛋糕分配。因此本文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劳动收入份额,在开放行经济的条件下,去研究出口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借助理论工具和实证结果给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1.1.2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的几点:
首先,上文已经分析了,中国的最近几年的出口贸易额呈现上升的趋势,加之国际化市场与贸易格局更为开放,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考虑的情况就更为复杂。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与我们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不匹配,同时也会在某些方面影响劳动者们的报酬,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劳动收入份额和出口贸易之间的作用机制,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路。
现有的多数论文主要是以对外贸易为整体,去研究其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为了更好的分析贸易是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我们主要从出口的角度出发,去判断判断相关理论的适用性,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使其能够更好的与中央的政策相适应,与地区的实际情况相关联。
现有的文献,在研究劳动收入份额和对外贸易中,形成的意见并不能统一,,本文的研究主要把重心放在出口上,对应的贸易理论也进行出口的分析,通过较为完整的时间和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希望能从这种细致化的研究中,得到新的发现。
1.1.3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论文的创新点:从国际整体分析,中国的出口贸易具有严重的地区性差异,各地的资源禀赋也有显著的不同,本文利用中国20062018年的最新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最新的经济数据去加以分析,对于现实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计量方法上,本文仅仅抓住理论基础,对影响的劳动收入份额因素详细的分析,尽可能做到具体,根据传导机制严格选择对应的控制变量,同时对于控制变量的尽可能完善,包括地区经济水平、地区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政府政策、外商投资等,取得的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
论文的不足: 现实中,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从出口贸易的角度去分析,选择的变量也是如此,对于分析不能完全做到完全具体。
受到数据收集的时间和手段的限制,本文的数据只能收集到2006年到2018年的全国的30个省份的数据(部分地区数据不全,在分析中没能考虑到),时间的跨度不够大,统计的口径也会受到影响,不能保持一致,与其他学者之间的研究可能会出现差异。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在20世纪初左右,经济学者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认为,要素收入分配的比例是一个常数,不随经济活动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Hicks(1932)就运用了在国民收入中劳动与资本的收入比例保持不变定律(鲍利定律)来解释这种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Nicholas Kaldor(1961)也认为这是稳定状态下经济表现出来的一种事实(卡多尔事实)。但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许多国家的劳动收入报酬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使得人们开始怀疑这种定论的真实性。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与此领域,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学术争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