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创业板上公司的数据【字数:12196】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一、文献综述 3
(一)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原因的探讨 3
(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路径及建议 3
(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4
(四)文献述评 4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5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现状 5
(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5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
(一)普惠金融理论 7
(二)长尾理论 7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8
(四)成长周期理论 8
四、模型设计、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8
(一)模型设计 8
(二)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10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10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10
(二)回归结果分析 11
1、 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回归分析 11
2、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回归分析 13
3、 数字普惠金融三个维度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回归分析 13
(三)稳健性检验 13
六、结论与政策启示 15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
摘 要
本文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视角出发,结合实际状况提出中小企业存在融资约束的事实,接着通过理论阐述普惠金融的发展,以及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与面临的融资瓶颈,提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的假设,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扩大覆盖范围、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融资效率)能够通过耦合作用抓住普惠群体,充分发挥“长尾效应”从而缓解其融资约束的假设。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对40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证实中小企业面临着显著的融资约束,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缓解这一问题。最后,运用广义矩估计GMM法对模型进行稳定性检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验,分析结果再次支持了结论。
引言
(一)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原因的探讨
早在20世纪初,国内外学者就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分别从多个方面探索和寻找中小企业在资金筹措中遇到的困难,并相应地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有的学者从融资渠道地角度出发,提出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外部和内部两种融资方式,通常企业会优先考虑内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利用经营所剩的收益和各类折旧摊销来补充自己项目融资所需要的资金。但缺乏良好内部经营管理的企业通过此方法融资后,将面临一定内部风险(Ebiringa,2011)[4]。我国学者在深刻认识到国内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后,从多个角度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解释。从某些角度出发,当下现有的融资方式并不能满足企业目前的融资需求,因此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某些企业甚至出现了无法借到资金的局面(费超群,2018)[9]。
(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路径及建议
在探究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国内不少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给出了一定的观点和看法。一方面,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日益强大,但与此同时某些问题也日益凸显,相较于大型企业,在企业需要资金进行扩张时,中小企业往往遭遇着较多的困局。不过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外部融资方式愈来愈多,中小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外部资金,从而自身的融资约束也能得到一定解除(姚耀军、董钢锋,2015)[22]。另一方面,除了正规金融体系内的融资方式以外,一些非正规金融融资方式也是中小企业寻求资金的另一种有益方式,如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等等,也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研发创新起着一定帮助。除此之外,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数字金融也在飞速发展中。已有相关研究证明,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于地区创业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谢绚丽、沈艳、张皓星、郭峰,2018)[21],同时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方面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背景下,已有较多学者开始研究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研究。一方面有关互联网金融优势的探讨。Bergen S C和Glersner F(2009)提出互联网金融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改善信息不对称的局面[2],在传统的线下借贷中,借款人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量,而互联网的畅达性可以深度挖掘更多借款人的真实信息,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监测借款的真正用途,因此可以降低贷款机构的贷款风险。此外,互联网金融在信息发布、服务水平以及交易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段瑜,2018)[7],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处理中小企业寻求资金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难题。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竞争,其兼具传统金融服务,却又以运用互联网为优势,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选择,从而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另一方面是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进行比较。王应爽(2017)在对比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在融资方法、融资途径与融资特征的差异后,提出互联网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影响有以下几点[18]:1.在解决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上起着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2.中小企业会因为缺少相应资产进行抵押、质押或者找到第三方进行担保,从而在获得贷款时存在较大障碍,而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缓解这一方面的问题;3.互联网金融提供的借贷方式和种类相较传统金融机构来说,更多样与丰富,同时门槛也更低。
(四)文献述评
经过对以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初步梳理与分析,本文观察到前人在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上的研究主要从企业自身资质与外部融资环境两方面出发,并分别从借贷双方的角度提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对策。当前分别针对互联网金融及中小企业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多,但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文献则大多聚焦于定性分析,而在运用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文献相对较少。此外,从传统普惠金融角度研究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文献很多,而从新型数字金融角度研究的相对较少。并且,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定量研究运用的数据大多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本文稍作改变,采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原因在于从企业规模、营运能力等角度来说,创业板的企业比中小企业板的企业更不稳定,所受到的融资约束相对更加显著。基于以上三点,本文着重探讨新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建立模型运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分析。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