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测定研究基于修正的哈夫模型【字数:35084】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 选题背景 1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3 研究内容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4
1 国内外关于商圈问题的相关研究 4
1.1 商圈的概念 4
1.2 商圈的测定 5
2 国内外关于哈夫模型的相关研究 5
2.1 哈夫模型的前提 5
2.2 哈夫模型的内容 5
2.3 哈夫模型的缺陷 6
2.4 前人对哈夫模型公式的修正 6
2.5 哈夫模型在商圈测定中的应用 7
3 简要述评 7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 9
1 苏州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9
2 苏州市级商业功能区简介 9
2.1 观前商业服务功能区 10
2.2 园区商业服务功能区 10
2.3 狮山广场商业服务功能区 10
第四章 基于传统哈夫模型的苏州商圈测定 11
1 数据来源 11
1.1 商业功能区吸引力因素 11
1.2 商业功能区阻力因素 11
2 变量说明 11
3 居民去往商业功能区的出行概率计算 12
4 商圈测定结果分析 12
4.1 哈夫模型计算结果 12
4.2 苏州市级商圈确定 15
第五章 基于修正的哈夫模型的苏州商圈测定 16
1 商业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6
1.1 影响商业功能区吸引力的主要因素 16
1.2 影响商业功能区阻力的主要因素 16
1.3 商业功能区吸引力和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7
2 指标权重的确定 20
2.1 权重确定的方法概述 20
2.2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20
2.3 基于熵权法的权重修正方法 25
2.4 综合权重的确定 28
3 商业功能区吸引力和阻力的综合得分测评 29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3.1 建立因素集和评语集 29
3.2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29
3.3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30
3.4 评价结果 31
4 苏州商圈的测定结果——基于修正的哈夫模型 32
4.1 计算结果 32
4.2 结果分析 33
5 基于传统哈夫模型和修正哈夫模型的苏州商圈测定结果比较 33
5.1 商圈测定结果比较 33
5.2 基于修正的哈夫模型测得的吸引力结果比较 33
5.3 基于修正的哈夫模型测得的阻力结果比较 36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37
1 研究结论 37
2 建议 38
第七章 研究局限与展望 40
1 研究局限 40
2 未来展望 40
2.1 指标选取 40
2.2 阻力研究 40
2.3 方法选取 40
参考文献 41
附录一 43
附录二 46
附录三 49
致 谢 55
苏州市商圈测定研究——基于修正的哈夫模型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的地位举足轻重,城市商业功能区对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家抑制投机,商业地产成为热捧对象并得到迅猛发展。然而,商业设施的开发中存在着例如定位不准、规划建设不佳等一系列问题,此外,数据显示,商业地产不再增量发展,转而推进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进行商业辐射力的测定,即商圈测定。商圈测定中著名理论之一的哈夫模型,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被证明不够完善和全面,其吸引力和阻力的计算需要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就商圈的概念和测定方法进行概述,接着探究了哈夫模型的前提、内容、缺陷、修正以及在商圈测定中的应用;随后,以苏州为例,选取三个典型的商业服务功能区,先利用传统的哈夫模型对苏州的各个街道和镇进行商圈测定;再将前人研究的吸引力和阻力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总结,加上消费者主观评价因素,构造出商业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将层析分析法以及熵权法结合使用,计算了指标体系里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再以长桥街道为例,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计算三个商业服务功能区吸引力和阻力的综合评价得分,随后利用综合评价得分与哈夫模型对长桥街道进行商圈测定,得出了与传统哈夫模型不同的结果;最后有针对性地对三个商业功能区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发现:经过传统哈夫模型的测算,长桥街道被划入观前商业服务功能区的商圈;经过修正哈夫模型的测算,长桥街道被划入园区商业服务功能区的商圈。前者仅考虑客观因素,后者还考虑了主观因素,当考虑了吸引力和阻力的多重影响因素以及人们的主观感受时,哈夫模型的测定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园区商业服务功能区的引力增强,阻力变弱,出行概率变为最高;观前商业服务功能区的阻力变大,同时出行概率在排名中后退一位;狮山广场商业服务功能区的引力变弱,阻力增强,出行概率最低。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cgl/609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