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制在存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字数:12984】
目 录
第一章 适时制下的存货管理概述 1
1.1适时制存货管理的含义 1
1.1.1适时制存货管理的定义 1
1.1.2适时制存货管理的意义 1
1.2适时制存货管理的特点 2
1.2.1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 2
1.2.2需求拉动生产适量存货 2
1.2.3存货采购策略变化 2
1.3适时制存货管理的优缺点 2
1.3.1适时制存货管理的优点 2
1.3.2适时制存货管理的缺点 3
第二章适时制在存货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
2.1适时制存货管理模式的主要认识误区 5
2.1.1零存货并非是指存货为零 5
2.1.2误将流通环节的零存货与生存环节的零存货混淆 5
2.1.3并非所有企业都适用适时制存货管理模式 5
2.1.4并非简单模仿就可实现适时制管理 5
2.1.5适时制管理模式并非十全十美 6
2.2适时制存货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的运用现状分析 6
2.2.1适时制模式下即需即供的管理方式 6
2.2.2适时制供应链下的“限量订购”方式 7
2.2.3适时制下的“避免库存”的方式 8
2.3企业实施适时制存货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 8
2.3.1适时制概念没有普及,相关法律不够完善 8
2.3.2科学技术水平在企业的应用程度差别较大 8
2.3.3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化程度不高 8
2.3.4产品布局分散,产品上下交付不连贯 8
2.3.5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 9
第三章 企业采用适时制存货管理模式的措施与建议 10
3.1完善企业适时存货管理模式应采取的措施 10
3.1.1宣传适时制模式的思想,健全相关制度 10
3.1.2转变传统存货管理的思想,确立适时制存货管理模式 10
3.1.3提高信息科技水平,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 10
3.1.4建立稳定高效的供销网络 10
3.1.5发展物流网络,建设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 10
3.1.6严格控制存货数量 10
3.1.7设立存货盘点清查小组 11
3.1.8对存货管理进行整体规划 11
3.1.9在生产各环节加强存货控制措施 11
3.1.10发展中间材料产业,协助公司生产环节发展 11
3.1.11选择采用物流外包,促进企业存货管理 12
3.2完善存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12
3.2.1持续完善存货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12
3.2.2完善和优化岗位职责 12
3.2.3强化对关键流程的控制 12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 适时制下的存货管理概述
1.1适时制存货管理的含义
1.1.1适时制存货管理的定义
适时制存货管理模式(JIT)又称为零存货管理模式。其核心的含义就是“准时生产”,这种存货管理模式起源于美国却被日本企业广泛运用。最初的适时制成型于20世纪初,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实施集成化生产装配线即是适时制的原始模式。20世纪中旬后,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摸索,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进一步将适时制进行了完善,此时的适时制已是成熟完整的存货管理模式。
“零存货”是一种特殊的管理理念,其概念并不是字面理解的存货量真正为零。其真正含义在于,包括各类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内的存货并不一直在仓库中存放,而是一直在采购、生产、销售、运输等经营流通环节中进行周转。它是建立在充分物资准备的基础上的一种供给模式,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从而达到其降低存货的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的效果。
适时制的产生是由于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这导致了生产产品的材料数量应尽量与材料库存数量相等,因此购进的原材料和销售的产品的合格率都必须为100%,这样严格的要求不仅保证了存货的质量,也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产品损坏率,继而提高了各环节中的产品质量。
企业向供应商购买原材料,为了降低存货持有成本,而多批次、小批量订货。因此企业不仅要将订货到交货的时长降到最低,而且还要保证质量合格并按时的交货。
由此可见,适时制存货管理模式更适合应用于按订单生产的制造业。不过如今,它在零售业中也逐渐被广泛应用。
1.1.2适时制存货管理的意义
(一)减少存货对资金的占用
通常,企业为了防止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和风险的产生而拥有大量的库存存货,这导致企业部分的流动资产为存货所用。但企业使用适时制模式进行存货管理,存货将不再需要存放在仓库,而是不断处于周转状态。这样,将会很大程度上减少用于存货上的资金,从而不仅提高了企业资金的使用率也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cwgl/557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