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风险管理下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其对策(附件)

2023-01-02 11:4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将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加强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以提高我国的竞争能力,并有效降低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所以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十分紧迫和实际的问题。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论来分析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提出中小企业改善和建立风险管理策略的内部控制。应全员参与内控机制,加强企业环境建设,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企业风险预警体系,增强全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整体素质等几个方面来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能力,以增强综合竞争力。
目录
1绪论 7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7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7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8
2 风险管理下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9
2.1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9
2.1.2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9
2.2 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10
2.3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11
3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风险 12
3.1 战略风险 12
3.2 财务风险 12
3.5经营风险 12
4 风险管理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风析 14
4.1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14
4.2 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14
4.3 缺乏对内部控制的理解 15
5 风险管理下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16
5.1 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建立持续风险管理机制 16
5.2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以人为本 16
5.3 完善企业风险预警体系 17
5.4 增强全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整体素质 17
6 结论及局限性 19
6.1 结论 19
6.2 局限性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2
1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为了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管理,管理者通过合理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使企业在具体的实践中能够遵循科学的管理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个管理涵盖很之广,几乎包括每一个公司员工,每一管理层级都涉及其中。
1.1.2研究意义
现今,我国好多规模不大但稳定发展的企业已经成为支撑经济与解决就业的中流力量。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有助于确保国家有关法律制度有效实施,有助于保证内部管理决策和法规可以正常执行,有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助于防范经营风险和实现业务目标,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也可以规避腐败行为,增强国际竞争力。虽然企业内部控制并不是唯一让企业失败的原因,但是要想搞好企业却与科学良好的内部控制息息相关。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在早期的90年代,内部控制在国外已经初现雏形。在 “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指南”发布时明确指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估应以COSO框架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小型上市公司指引”,基准。国际社会也不断推出关于内部控制的各种规文,COSO于2007年9月17日发布了(在内部控制指引的监控系统)讨论稿“内部控制监督指南体系”,这样对内部控制的标准有了一个评判的依据。其主要功能当然还是以改善其内部监控系统的质量以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运作。
1.2.2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学者吴少平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一书中提出:由一个单一直接的控制成多级、多方向、间接的控制系统,内部控制成为一个组合,以及更全面的内部和外部的控制,总结出内部控制可大致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一、企业财务控制活动阶段。二、综合财务控制阶段。2007年,定有刚和胡兴国从组织目标,内部控制,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对内部控制进行解释。2012年,顾瑞鹏就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保障企业战略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内部控制应该与风险管理相结合。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问题是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从研究的方面来看也是由片面到全面。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也能更好地根据研究成果解决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其现实意义也更加深刻。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两种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简要分析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绪论,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简要阐述;第二章:就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相关联系和理论进行概述;第三章: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其风险进行分析。第四章:揭示风险管理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第五章:针对现状提出了具体建议。
2 风险管理下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1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2.1.1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第一次出现在1600年前的英语词典,主要指的是保持在另一个员工手中的登记簿或者账簿,作为原始账副本协调会计制度及相关管理程序。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对所有员工以及管理者通过合理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管理,以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
2.1.2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美国会计师协会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将内部控制涉及到的人员的财务状况和收益情况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得以保障。为了让理论界的学者们对内部控制有一个新的、全面的认识,将生产经营效率和财产安全同内部控制法律紧密联系起来,最终得到整个学术界的认同,从此内部控制制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萌芽阶段:内部牵制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挂历思想,早在古埃及的国库管理形成管理模式雏形,致使这一理论长足发展是在工业革命后,企业为了纠正不必要的错误陆续建立起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是在非一人或非一个部门在具体管理的过程中几乎不同时发生工作失误的假设前提下建立的,且假定非一人或非一个部门故意犯错的行为比一人或一部门更低。在这个阶段,由牵制转变到控制,最终由转变到框架结构。
发展阶段:由于当时资本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不断深化。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足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将公司经营的各个流程相互独立,使多项职能各司其职,并在相互作用中不断提升,从而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了内部控制。
一体化阶段: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最早将内部结构控制列入议事日程逐步深化,以供控制程序和系统及操作条件。4年后将继续深化理论,内部控制又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扩大了概念的范围,并最终形成了管理控制、信息共享、多元素的运作条件和风险控制的全面整合。
2.2 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2.2.1风险与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的含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cwgl/4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