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山西平鲁古城墙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2021-04-18 14:5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 录
1 设计背景1
2 场地分析1
2.1场地内外环境分析1
2.2存在问题1
3 设计目的2
4设计概念和思路2
4.1核心理念2
4.2设计思路和方法2
5 设计方案说明3
5.1总体设计3
5.2分区设计3
结论 5
致谢 6
1 设计背景
山西省地处我国西北部的黄土高原东侧,地形较为复杂,境内多山地、高原、丘陵、盆地等地貌类型;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气候分明,南北差异、垂直差异较大。
此次毕业设计选址位于山西省平鲁古城墙遗址区域,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凤凰城镇凤凰城村。经过初步的调研分析,我发现平鲁古城墙遗址景观区域目前存在着古迹养护不到位、城墙风化严重、人文内涵利用过少、绿地覆盖率低、水土流失等诸多问题。因此我计划运用我所学的景观知识,在提升古城墙周边环境品质的同时对城墙本体进行保护和养护。
2 场地分析
2.1 场地内外环境分析
古城墙遗址作为平鲁古城的标志,环绕在古城周围,大多已经受损严重,南面城墙基本已经损毁。场地内部多为失去养分的黄土,绿植稀少,城内房屋高低错落、交通错综复杂。城墙周边居民房屋大多靠近城墙,日常起居的不确定性对城墙养护造成不利因素。
古城主要入城路线为北面一处及东西面各两处。古城居民入城路线不一,大多选择在断裂城墙处入城,对城墙形成二次破坏。城外东部和北部为黄土丘陵,西部和南部为城外居民区。绕城有主路,连接城内外各条辅路。
2.2 存在问题
平鲁古城墙遗址养护存在诸多问题,城墙养护不到位,经过长久的历史,已经缺失部分城墙,剩余城墙大多风化严重,已经失去原有城墙风貌。周边城市居民居住地多靠近城墙,对城墙造成损伤。城墙周边绿植、水系过少,多为黄土,并且土地存在不少坑洼路段,下雨天存在较重积水问题。
古城人文内涵利用过少,城内居民对城墙及古城历史的了解,大多来源于老一辈的口中,且部分历史已经在这种交口相传中遗失。
3 设计目的
基于上述分析,我计划利用所学景观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规划改造知识将上述问题一一解决。从面到点,逐步进行规划改造:重新梳理古城墙周边交通及居民生活区域;对场地进行区域的整合及划分;增加绿地面积及各类水域,减少场地积水隐患;明确场地文化定位,从“面“入手,进行文化内涵的建立。
4 设计概念和思路
4.1 核心理念
“画卷”是本次设计的核心主题。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平鲁古城经过时间长河的冲刷,依旧保留着中华民族不屈的品质,这里的山川在历史的滚轮中屹立不倒;这里的古城在时间的洗礼下坚如磐石;这里的人们在朝代的更替中将这不屈的品质代代流传下来。古城的残垣像是一个个丰碑,记载着数百年来的风雨;纵横交错的街道像是一条条脉络,传承着曾经的文化;城外的那一棵棵枯树像是在诉说那一曲长歌婉转;坡上那条黄泥古道宛若那漫漫红尘路。古城在那晨曦暮旦中走过百年的风风雨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宏伟的绘卷。
本次改造,拟将把“画卷”和景墙相结合,在场地内凸显出山西平鲁古城的文化特色。景墙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在诸多景观设计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形态、文字、雕刻无一不诠释着当地的文化内涵。因此,我将景墙作为本次的设计主题,结合景观小品及绿植的搭配对古城文化进行剖析、记载、传承。
4.2 设计思路和方法
“画卷”作为贯穿本次设计改造的主题,将在场地中围绕着城墙慢慢展开,从“面”到“点”逐步细节化,大到整个场地,小到其中的一花一草,都将作为“画卷”上的一部分,让人在场中漫步时,也能像漫步在画卷中,并时刻感受着历史的变迁。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文化古迹:悬空古寺、五台山众多古庙、晋祠等,这些都融合在本次设计改造。
运用景观设计改造知识,进行现场勘查、周边了解、实地测绘、定点标高、软件绘图、实体建模等方法,将方案逐步呈现在图纸上。 5 设计方案说明
5.1 总体设计
本次设计从整体出发,首先对古城墙周边的房屋走向进行整合,明确场地外围规划线路,并且结合城内主要道路,及入城口位置,对场地进行区域的划分。
其次,对周边房屋外形进行整合,对其外立面进行翻新,房屋上半部分采用白漆进行粉刷,下半部分使用仿古砖贴面,使其与古城墙周围遗址公园的改造相融合。
接着,对场地内部原有的绿植进行保留、加固和迁移,并扩大场地的绿化率,丰富绿化种类。乔木方面:添加诸如香樟、女贞之类的常绿乔木,起到遮荫避阳的效果;偶尔点缀些银杏、晚樱来提高场地内部的装饰度和活力。灌木、地被方面:运用红叶石楠、红花继木等艳色植物配合海桐、金森女贞,提升场地内色彩的鲜活性。
5.2分区设计
本次设计共分五块大区域:廊庭镜月、残卷蕴香、思空觅影、栈别杏桥、壁水流年。
古城正东方区域为“廊庭镜月”。作为本次设计重点,我将为这块区域设立四个独特的景观:长廊、中庭、镜面湖、月牙弯。建立在高坡之上的长廊,在树丛中若影若显,步入其中,不仅可以休憩,亦可观赏两边成簇的花木;隐于城墙之间的中庭,是为观赏高低错落的树丛与城墙相结合的美景观赏地;湖面上的木桥与钓鱼台,为古城居民提供了享受生活的乐趣;透过弧形镂空景墙可以感受到古城墙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
古城东北方为“残卷蕴香”。设计重点为中心的下沉区域,最底部区域运用高低、长短不一的石壁,搭配镶嵌其上的复数木条,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心为花瓣状木板台步及花蕊型花坛,意旨长远沧桑的历史中蕴育出来的明媚的花朵。配合周边花木,形成画卷中的美景之一。
古城西北区域为“思空觅影”。此区域中心为下沉广场,广场中设立数个花坛,由木条型铺装相连,意指漫长历史中涌现出的辉煌古迹。木制铺装下方为镂空排水槽,减轻下沉广场排水压力。广场周边种植品种不一的乔木、灌木,使得游园者在广场中向四周环顾,能清晰的感受到花木与城墙互相衬托的美景。在广场内部向南面眺望,还能看到浓密的银杏林,以及隐秘在林中,若隐若现的木栈桥。 古城正西方设立了一条连接南北区域的木栈桥,穿过银杏林,步入其中可以感受城内外独特的景致,还可以感受公园西侧三块区域的景色。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