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成都中医药大学院校介绍,开设专业,特色专业,成都中医药大学哪些专业比较好

2023-07-03 23:2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成都中医药大学介绍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本科
1956创办| 公办| 医药类| 四川省| 本科| 四川| 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国内大学排名:295

成都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护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中医学、藏医学、中药学、中药学、中医学

一、成都中医药大学介绍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5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1800亩,拥有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700余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
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ESI全球前1%学科2个(药物学与毒物学、临床医学),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中药学、中医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
学校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特聘专家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8人,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工程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1个,岐黄工程青年岐黄学者4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4人。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10人,首届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0人,四川省特聘专家35人。
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9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35门;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75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学校为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十三五”以来,新增各类科研项目281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95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1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中医药人才。建校初期,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杏林”系列校园文化品牌。由学生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中医学与辩证法》已出刊39年。
学校坚持以服务师生为导向、服务学科发展为首要,不断推进实验平台建设。现有各级各类实验室75个,包括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四川)、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
学校扎根巴蜀大地,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发展联盟、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四川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50余个地方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40余家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是全国“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建设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是四川省中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医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全国首个省级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积极构建附属医疗机构体系,目前拥有直属附属医院7所,合作共建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3所,联盟成员单位达99所。
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之一,培养了来自40余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学历教育学生(含本、硕、博)及多种类型的短期进修培训学员,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开展学历教育和互换学生项目。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在葡萄牙开设“成都中医药大学葡萄牙宝德分校”,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共建成都中医药大学(澳门)国际学院,是国家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教育、医疗)基地”及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训中心”。
学校始终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博学、精思、笃行”校训,坚持“奋进成中医、幸福成中医、美丽成中医、仁爱成中医”建设理念,“人才强校、质量提升、特色发展”三大发展战略, “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强特色”发展路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面推进世界一流中医药学科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发展。
二、成都中医药大学开设专业
财务会计类(专):会计、
道路运输类(专):工程机械运用技术、
电子商务类(专):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
电子信息类(本):医学信息工程
工商管理类(本):市场营销
工商管理类(专):市场营销、
公共管理类(本):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本):食品卫生与营养学、预防医学
国家特色专业:护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中医学、藏医学、中药学、中药学、中医学
护理学类(本):护理学
化工与制药类(本):制药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类(专):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装备制造技术、
计算机类(专):计算机应用技术、
临床医学类(本):临床医学
农业类(专):园艺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农业装备应用技术、
汽车制造类(专):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生物技术类(专):食品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类(本):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类(专):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酿酒技术、
市场营销类(专):汽车营销与服务、
体育学类(本):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教育、运动康复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英语
物流类(专):物流管理、
心理学类(本):应用心理学
畜牧业类(专):宠物养护与驯导、饲料与动物营养、宠物临床诊疗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牧兽医、畜牧兽医、畜牧工程技术、动物医学
药学类(本):药物制剂、药学
医学技术类(本):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检验技术、智能医学工程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汉语国际教育
中西医结合类(本):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药学类(本):藏药学、中药学、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中医学类(本):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学、中医学、藏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学
自动化类(专):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gkydx/dxyzy/439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