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院校介绍,开设专业,特色专业,华南农业大学哪些专业比较好

1909创办| 公办| 综合类| 广东省| 本科| 广东| 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国内大学排名:63
华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生物技术、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动物医学、茶学、林学、农学、园艺
一、华南农业大学介绍
华南农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199亩,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395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04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39万平方米。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
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2000年国家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2004年12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斌伟,校长刘雅红。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102个本科专业,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和预防兽医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含5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3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8个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植物学与动物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按被引次数排序)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386人,其中专任教师2325人(正高级482人,副高级872人);博士生导师309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854人,专业型硕士生导师1235人;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55人,省级人才10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特支计划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
学校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现有在校生4.8万余人(含留学生),其中本科生3.8万余人,研究生1万余人。有国家级精品(含双语)课程1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含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6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近两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主持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学校形成了以丁颖创新班为突破点,以主辅修、双学位、国际联合办学为主线,以平台加模块为基础的点、线、面相结合,分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成效显著,目前学校共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提名论文6篇,论文学科涵盖了农学、工学和管理学等门类。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1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拥有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现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畜禽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畜禽产品精准加工与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广州)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9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农业农村部科研基地3个,国家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1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7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8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分中心(广州)、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农业农村部植物及植物用微生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均设在学校。
学校教学服务条件优越。图书馆藏书934.6万余册(含电子文献);校园网可与互联网千兆高速互联;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拥有先进的视听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设备,可为师生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条件的各种手段;有直接为大学生服务的校内外语教学广播电台、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管理服务中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学生活动中心;有15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和610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有4个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和各类运动场地。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133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订了209份合作协议或备忘录。牵头成立“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组建了中英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中巴农业研究院等一批国际合作类校级科研平台,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培养交流;与港澳台地区一些大学的学术交流也日益加强。每年都有大批国(境)外学者来校交流和讲学。学校先后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攻读学位或进行科研合作。中国政府对外经济贸易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理事会(WFC)先后在我校建立了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和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将坚持以*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推进农、工、文、理、经、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面开启创建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二、华南农业大学开设专业
材料类(本):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财务会计类(专):会计、
草学类(本):草业科学
测绘类(本):测绘工程
道路运输类(专):工程机械运用技术、
地理科学类(本):地理信息科学
电气类(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商务类(专):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
电子信息类(本):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
动物生产类(本):动物科学、蚕学
动物医学类(本):动物医学、动物药学
法学类(本):法学
工商管理类(本):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学
工商管理类(专):市场营销、
工业工程类(本):工业工程
公共管理类(本):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国家特色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生物技术、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动物医学、茶学、林学、农学、园艺
海洋科学类(本):海洋科学
化工与制药类(本):制药工程
化学类(本):应用化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机械类(本):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类(专):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装备制造技术、
计算机类(本):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计算机类(专):计算机应用技术、
建筑类(本):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城乡规划
金融学类(本):金融学、金融学
经济学类(本):经济学
经济与贸易类(本):国际经济与贸易
历史学类(本):历史学
林学类(本):林学、园林、森林保护
林业工程类(本):木材科学与工程、家具设计与工程
旅游管理类(本):旅游管理
能源动力类(本):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农业工程类(本):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经济管理类(本):农林经济管理
农业类(专):园艺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农业装备应用技术、
汽车制造类(专):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轻工类(本):包装工程
社会学类(本):社会工作
设计学类(本):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生物工程类(本):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类(专):食品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类(本):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态学、生物科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类(专):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酿酒技术、
市场营销类(专):汽车营销与服务、
数学类(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水产类(本):水产养殖学
水利类(本):水利水电工程
统计学类(本):统计学
土木类(本):土木工程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英语、日语
物流类(专):物流管理、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表演、动画、广播电视编导
畜牧业类(专):宠物养护与驯导、饲料与动物营养、宠物临床诊疗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牧兽医、畜牧兽医、畜牧工程技术、动物医学、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音乐表演
植物生产类(本):植物保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茶学、农学、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汉语言文学
中药学类(本):中药资源与开发
自动化类(本):机器人工程
自动化类(专):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本):农业资源与环境、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gkydx/dxyzy/439572.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