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机关会议纪要的可诉性【字数:13165】
目录
摘 要 III
ABSTRACT IV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内研究现状 1
1.2.2国外研究现状 2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1.3.1研究内容 2
1.3.2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行政机关会议纪要概述 4
2.1行政机关会议纪要的概念 4
2.2行政机关会议纪要的特点 4
2.2.1内部性 4
2.2.2抽象性 5
第三章 行政机关会议纪要可诉性的争议 6
3.1行政机关会议纪要具有可诉性 6
3.1.1会议纪要的实质功能显示其可诉性 6
3.1.2会议纪要的现实影响决定其可诉性 6
3.1.3法律平等保护原则的体现 7
3.2行政机关会议纪要不具有可诉性 7
3.2.1会议纪要的本质属性决定其不可诉 7
3.2.2暗含于会议纪要中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实质被诉对象 8
3.2.3 会议纪要可诉性的认定无法理依据 8
3.3司法实务中的实用主义 8
3.3.1外部化理论的域外经验 9
3.3.2外部化理论的国内实践 9
第四章 行政机关会议纪要可诉性的判断标准 10
4.1内容直接涉及具体权利义务 10
4.1.1会议纪要内容直接、具体 10
4.1.2对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影响直接、客观 11
4.2通过一定方式外部化 12
4.2.1行政机关送达或告知当事人 12
4.2.2行政机关直接予以执行 13
4.2.3非法途径排除外部化效果 13
第五章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论行政机关会议纪要的可诉性
摘 要
会议纪要是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我国特有的一种机关公文,在行政机关的日常工作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就其是否存在可诉性,理论界存在巨大的分歧,分化为会议纪要具有可诉性与不具有可诉性两大阵营。然而,司法实务部门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是基于实用主义的态度,对会议纪要的可诉性问题,从个案出发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并对行政机关会议纪要是否具备可诉性的判断标准进行了客观化的努力,但依然存在标准模糊,无法形成绝对的客观化的问题。对此,从已有司法实践的宝贵经验出发,结合域外的理论和实践,可以从会议纪要内容是否涉及相对人权利义务,是否发生外化这两个方面,对行政机关会议纪要是否具有可诉性加以具体化,从而形成一套科学的、可行的判断标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fxlw/faxue/60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