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管理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可靠性测试中的研究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与5S管理 1
1.2国内外光伏产业的发展 1
第二章 5S管理在质量控制和工厂巡检的研究与应用 3
2.1 5S现场管理法 3
2.2 制定PQC(Process Quality Control) 过程质量控制标准 3
2.2.1过程质量控制目的 3
2.2.2分配各部门的职责 3
2.2.3制定过程检验操作标准 3
2.3利用5S管理制定工厂人员规范 4
2.3.1制定安全规范 4
2.3.2制定环境与5s规范 4
2.3.3制定设备操作规范 5
2.3.4制定材料使用规范 5
2.3.5制定使用方法规范 5
第三章 仪器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标准 7
3.1电池片的EL检测 7
3.1.1EL测试原理 7
3.1.2制定质检员操作规范 7
3.1.3制定EL质量标准 7
3.2制定镀膜工序测试标准 8
3.2.1镀膜工序测试内容和适用范围 8
3.2.2分配各部门人员的职责 8
3.2.3制定椭偏仪操作标准 8
3.3制定刻烛工序检测标准 12
3.3.1检测目的和适用范围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2
3.3.2分配各部门人员的职责 12
3.3.3制定工作程序和检验仪器标准 12
3.3.4制定边缘电阻的测试规范 14
3.3.5制定SPC控制图应用标准 15
3.3.3制定工作程序和检验仪器标准 16
3.4制定印刷工序测试标准 16
3.4.1测试仪器和内容 16
3.4.2分配各部门人员职责 16
3.4.3制定测试仪器操作标准 18
3.4.4制定CM77E金相显微镜操作标准 21
3.4.5制定SPC控制图应用规范 23
第四章 改进成品电池片的检验标准 23
4.1成品电池片外观检验 23
4.1.1外观检验现状 23
4.1.2制定标准目的和适用范围 23
4.1.3制定检验标准 24
4.2制定成品电池片外观颜色检验标准 24
4.2.1制定目的和适用范围 24
4.2.2制定成品电池片分类标准 25
4.3制定检验表 26
结束语 29
参考文献 29
致谢 30
附录 31
附录A成品电池片外观检验 33
附录B制定成品电池片外观颜色检验标准 34
第一章 绪论
1.1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与5S管理
中国光伏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片普遍表现为生产规模大,产量多,但质量差,可靠性低,效率低,污染大这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实大多数问题都可以通过改善生产制作的过程来解决的,而5s管理的应用是光伏企业提高电池片可靠性的良药。
1.2国内外光伏产业的发展
在2007年,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达1088MWP,首次成为了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第一大国。而中国光伏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生产成本低。光伏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有:原料、设备和人力。占比例最高的是原料成本,但我国的提炼技术欠缺,所以大部分多晶硅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而设备和人力方面我国优势明显,设备的国产化使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所以我国的光伏产品的平均售价要比欧美低20%~30%.我国生产出来的光伏产品超90%都是销往国外的。
光伏产业从当初的招商宠儿到如今项目审批的困难户,已然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自 2011 年起,光伏产业困难便接踵而至。首先,光伏产业近十年来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全球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面对市场的不景气,国内外不少光伏企业不得不停产或出售旗下资产来维持企业运转。
其次,各国为保护本土企业频繁发起贸易争端。2011年10月,美国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即“双反”调查,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宣布了仲裁结果,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将被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24.96%的反销税,并从中扣除10.54%的出口补贴,雪上加霜的这一击导致国内光伏行业发展全面遇冷。
无独有偶,2012年9月6日,欧盟正式启动对华光伏太阳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范围包括晶体硅光伏组件、电池和硅片。这成为继2011年美国发起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以来,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又一重大打击,同时也再一次给中国光伏产业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的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
当然,这些只是迫使光伏产业萧条的显性因素,究其根本,其隐性因素主要有两点:我国是光伏产品制造大国,却是光伏发电市场应用小国。2011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3GW,只占到世界光伏市场的7.8%,这和中国的光伏制造大国地位是完全不相称的,暴露了国内光伏市场狭小的事实。
中国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在电池生产、组件封装等低产值环节,而非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产值的新技术、新材料。中国太阳能产品商会董事孙广斌就曾表示,在全球光伏市场专利拥有量上,日本拥有全球太阳能 45%的专利,美国20%,德国10%,而中国只有8%,这直接导致中国对光伏产业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掌控出现乏力,也使得其本身是非常脆弱和容易受控制的。
我国之前生产的光伏产品超过90%都是销往欧美,国内市场不到10%,因此足以证明国内市场是一块很大的蛋糕。而且由于欧美的”双反”,使得国家先后通过了多项政策来刺激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例如有屋顶太阳能计划、金太阳计划等等。几天前,国家能源局提出要求,2014年光伏发电的建设规模要达到14GW,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8GW,光伏电站6GW。这些都足以证明我国的光伏发电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也是我国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难得的机遇。
中国光伏企业的挑战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有欧美的打压,比较著名的就是欧美“双反”制约。而内因是我国现在鼓励光伏发电,但是并网就成了一个问题,第一太阳能发电昂贵,平均成本为3元/度,是火力发电价格的10倍,虽然说在2008 年First Solar 实现了太阳能电池行业最低的制造成本——仅为87 美分/瓦,但是据统计,要真正达到取代常规电源的成本,估计得到2050年。第二,并网技术问题,由于太阳能发电的特点,其并入电网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在接入电网时可能会产生谐波、电压波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光伏发电能否大规模应用而言,也是一个挑战。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dzxx/dzkxyjs/4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