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读书心得15篇(十三)
读完《安妮日记》这本书,我还一直沉侵在故事情节中,眼眶因安妮的希望、勇气、温柔的 悲伤的种种表情感动得落泪。
我想原来我一直没有崇拜的人,但读完《安妮日记》之后,崇拜的对象已在我心中悄然 诞生。
在1942到1944年,仿佛黑暗一直笼罩着每天,战争让很多种族灭绝,也让天空乌云密布 。这里有许多的犹太人被盖世太保的铁抓袭击,他们就这么无辜的离开了人世。这是历史上 异常惨绝人烟的浩劫。其中也包括安妮,她是个犹太少女,她原来过着多么幸福美满的生活 啊!命运却如此捉弄人,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
许多人都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在那里生活。密室十分枯燥,而当时安妮还是个13 岁的女孩。它是活泼好动天真的,却不能不一直在密室几年不出门,密室每个地方都有非常 严格的限制。胆敢你面对这些时,本应该是被逼疯,但她没有屈服,反而让她在遇到这种困 境时产生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渐渐长大,她在社会中完全独立了,15岁的他想改变现在,想到了男女平等,这些 社会问题。战争是恐怖的,它能破坏一切,却不能破环拥有一颗勇敢、坚强、自由的心!虽 然她最后没有逃过残害的命运,不过她的心永远活在世上,或在每个人的心中。当她闭上双 眼时,它距自己的16岁生日只差3个月。“多么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啦!我不禁悲叹道 。
虽然安妮死了,但她生前说的“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我坚信他的愿望能实现。
我敬佩安妮,我相信这本书会一直压制住战胜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她能感动全世界, 但愿世界不会再有战争!
安妮日记读后感读书心得【字数:376】篇2
我有许多课外书,每一本都十分吸引人,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安妮日记了。
《安妮日记》这本书记述了安妮一家和皮特一家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藏在了密室里。在密室里的生活必定是艰苦而难熬的。他们白天不能开窗,晚上不能开灯,天天说话只能低声细语,一个月不能洗澡,食物又日渐短缺,在这安妮坚强的,她仍然一丝不苟地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天仔细地写日记。
安妮最大的理想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她为了这个理想不谢懈地努力着。虽然生活在密室中,但她从不放弃,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就在光明要到来的时刻,纳粹分子冲进了公司的密室,逮捕了这些犹太人,结束了他们两年的密室生活。最后自只有安妮的爸爸活了下来,虽然安妮的理想并没有实现,但她的愿望终能得偿:“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我相信《安妮日记》回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述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记读后感读书心得【字数:793】篇3
安妮是一位普通的犹太少女,本应该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但当时德国排斥犹太人 风气日盛,1933年,父亲奥图便放弃于德国的事业而将家庭移至荷兰阿姆斯特丹,安妮便在 那里上学,暂时有一段平静的时光。但是1940年5月后,荷兰为德国攻占之后,荷兰的新统治 者英夸特也将排犹法律于荷兰执行,1941年夏天安妮姐妹也因此转入犹太人学校就读。这段 期间安妮开始写日记。
1942年,由于纳粹捕捉犹太人的行为日益严重,安妮一家决定搬到更隐蔽且安全的地 方,那年的7月9 日,安妮一家与范丹一家搬入奥图公司的三楼与四楼,以书柜挡住出入口以 避人耳目,过着隐蔽的生活。应还可以住一个人,所以后来他们的伙伴又多了一位牙牙医杜 赛尔。
在密室“中,安妮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她在密室中的生活。 安妮自从搬到荷兰 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的密室里,白天不能打开窗帘,怕别人看见,晚上只能打开一点点 窗户透透气,但立刻就要关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为隔壁会听到;再加上 一家人脾气暴躁,经常大吵大闹,克莱尔的体弱多病,外面不断传来的犹太人被杀的消息, 搞得大家心神不宁。
在密室生活的两年里,正处于花季少女时期的安妮,在极度的恐慌与不愉快下,在 暗淡无光的密室里, 度过了少女成长的关键时期。然而她却毫无办法,因为他们是走到处处 都会受到德国人歧视的犹太人。战争的残酷令我们无法想像。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来到的时刻,纳粹分子冲进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 这些犹太人,结束了他们两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妈妈,凡丹夫妇一家 ,杜瑟尔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克莱尔被送往德国服劳役,中途逃脱;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 出了集中营。
安妮死的时候,年仅15岁,因伤寒而死去,她本来应有一个美好的生活,但由于 战争,她失去了生命。但从她的日记里看出,她渴望和平,渴望光明。她从一个不懂事的小 孩子,渐渐成长为一个有主见的少女。所以,我们要远离战争,减少战争对我们的伤害,让 和平永驻人间。
安妮日记读后感读书心得【字数:908】篇4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安妮用日记的形式记述二战期间她们一家人居住在密室里的生活。在安妮13岁生日时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安妮便把它当做自己的朋友并取名为凯蒂,向她述说着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
安妮的父母是移居在德国的犹太人,1942年德国法西斯侵占了荷兰,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安妮一家为了躲避德国纳粹,逃到了父亲公司大楼的房屋里面,那里从此便成为了他们隐蔽的密室。在这个窄小的密室里居住的除了安妮一家还有凡达恩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再后又来来了一位牙医名叫杜塞尔。
在密室的生活每天都提心吊胆,不见天日,他们不敢大声说话,更不敢外出,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严严实实,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帘,挡住光亮,日复一日他们娱乐的方式便是在电台里收听音乐,偶尔得知道外界朋友被纳粹发现的消息,每个人都陷入悲伤之中。每当安妮感到悲伤烦闷她会跑到阁楼打开窗户享受温暖的阳光,面对窗外的蓝天白云,丝丝的凉风,安妮便更加感到自己要坚持着,等待光明的到来。
面对单调枯燥的生活,面对烦躁的家人,面对死亡的阴影,安妮在日记中透露出了她的悲伤沮丧,透露出她对自由的渴望,但是这一切并没有使她内心荒芜,她从未绝望过,她相信生活相信未来,父亲
曾对她说过“无论活在哪里或怎么活着,只要生命还在,就有希望”。而安妮也就是秉着这个积极的态度来对抗着这可怕的日子。战争带来的痛苦是无限的,但安妮抱着乐观的态度,静静的等待,等着悲惨的结束。
面对原本安宁幸福的生活,突如其来的改变让一个年仅13岁的小女孩如何接受?但是安妮,她体现出了一种以前前所未有的勇气面对黑暗的生活,面对外面的世界,面对自然,是的,她无比的渴望,就因为她这种急切的渴望,更坚定了她对生活热情。
安妮他们在这个充满恐惧,与世隔绝的密室中生活了足足两年,在1944年8月4日,全副武装的荷兰纳粹对办公室进行了一次突袭,密室中的8个人包括安妮全部被捕。一个一个相继死亡,1945年2月,面对与她相依为命的姐姐的死亡,安妮的意志被彻底摧毁,几天后离开了了这个充满恐惧世界。
安妮曾说:“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而现在安妮象征着一种在困境中不懈追求光明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安妮日记读后感读书心得【字数:1518】篇5
前段时间,女儿阅读了《安妮日记》。我问她,读后有什么感想,她告诉我故事的大概情节。为了帮助她进一步理解日记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格,近期,我和她共同阅读了这本书。
通过我俩共同阅读,我们了解到,《安妮日记》以日记体的形式真实记载了小作者13岁到15岁两年多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事情真实,情感真切,语言朴实,充分展现了小作者的写作才华和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通过小作者的日记记载,真实记录了二战时期战争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所以它不仅是当代青少年阅读的经典之作,也是学者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这也成就了这本书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和它独有的历史价值。
读完后,我问了女儿几个问题:“你说,安妮会想到以后她的日记会变成书出版吗?为什么出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13岁的小女孩有如此的天赋和才华,能够写出这么感人、这么动人、这么有影响力的传世作品?你从安妮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品格?”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和女儿进行了探讨。
作为当时13岁花季少女的安妮,本应该像其他孩子一样过着自由、美好的少年生活,享受着读书、交友、摄影、运动的乐趣,而且当时她的家庭还是比较富裕的,父亲是一名商人,尽管为了躲避战争,他们举家从德国法兰克福搬迁到荷兰阿姆斯特丹他父亲的公司住地,但是仍然没能逃脱战争对他们的迫害。小安妮只能每天躲在“密室”里生活,偶尔从朋友的叙述、收音机、窗外的情景中了解到了许多外面世界的消息,了解到战争给犹太人带来的悲惨命运。在这样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很多时候会给我们造成失望、恐惧、甚至会想到死亡,但是安妮却没有,她不但克服了战争给她和家庭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用读书和写日记的方法来战胜恐惧,表达自己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记中这样写到:“只要我还活着,能从布满灰尘的旧窗帘缝里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很难想向,这样的语言出自一个13岁的小女孩的笔下。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小作者坚持写了158篇日记,可以想象,那个年代被战争迫害的少年肯定不止安妮一个,但是为什么只有安妮会想到用读书来鼓起信念?用日记来表达向往?
我们常说,“作家不是课堂里教出来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写不出感人的作品。这是小作者被当时的生存环境“逼”出来的。可贵的是,小作者不但没有被当时暗无天日的环境吓倒,对未来失去信心,而是以乐观向上、坚定美好的心态,以少年的朝气和勇气树立起对未来的信心和向往,这是安妮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坚强性格和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素质所决定的。她把吉蒂当作自己心灵对话的对象,用笔真实地记录下了当时所发生的一切和对战争的愤怒、对犹太人命运的担忧、对躲藏生活的观察和体悟,这是小作者的过人和伟大之处。与其说,这本书的成功,是来自于小作者精心的叙述和描写;不如说,是来自于小作者两年多来的坚持不懈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坚定信念。这就是《安妮日记》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今天的小学们应该从安妮身上学到的美好精神品格。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诗人顾城的诗。《安妮日记》同样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尽管身在黑夜,你的眼中看不到光明,但是在你的内心要充满对光明的渴望,这是你在黑暗中前行的唯一支柱。这本书不是对黑暗的绝望,而是对光明的向往,是那个年代的安妮、更是一代安妮人向世界发出的宣言。让我们共同向安妮学习!
安妮日记读后感读书心得【字数:642】篇6
女儿今年10岁,最近她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安妮日记》回来读,我没有读过这部作品,只知道他是反映二战题材的,于是问女儿能不能看的懂,女儿说:“看得懂,语言很直白,”没想到女儿看的很入神,都不愿意丢开这本书,于是我像他倡议,既然如此好的书,就写一篇读后感吧!女儿说:“妈妈,你也看看这本书吧!”我说,“好的,我们各写一篇读后感!挂在自己的博客上。”
小安妮确实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13岁生日之后,由于纳粹对犹太人的清剿,随着家人开始了躲藏的生活,一开始,躲藏是令人兴奋地,就像是冒险,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的匮乏,精神的紧张,战争的深入,躲藏变得岌岌可危,随时有着被发现的可能,发现也就意味着死亡……
躲藏的时间太久了,小安妮在一天天长大,裙子、鞋子的变小,思维的成熟,感情的丰富,小安妮用她犀利的笔调描述了躲藏生活的每一个人的形象,使我们从他们情绪的变化上感受到战争的残忍和无奈……
虽然日记中没有战争的场面,却从一次次的轰炸,电台里的播报中我们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惨烈,和人民在水生火热中的生活。
安妮是伟大的,安妮是真实的,虽然安妮最后也难逃纳粹的魔掌,但是她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其实从日记里,还可以看出,战前的犹太人还是很有生活品质的,不像同一时期的中国人,可能很多东西都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是如今的中国人,也还有很多人没有达到他们当时的生活水准,真的是汗颜啊!
同时我们也要感恩那些保护人,他们的精神境界真的是太崇高了,难道仅仅因为他们是---吗?我们的生活中好像少了这样一些崇高的人!
安妮日记读后感读书心得【字数:1358】篇7
很久以前就看过《安妮日记》的简介,以为是一部批判法西斯主义,反应二战时德军占领区人民的艰苦生活。
这次认真地看了一遍,只是觉得真实,不像是以往电影的浮夸,就像一个小妹妹。翻过一页页书,一个女孩子就在眼前长大,心思越来越细腻,就是一个散发光彩的姑娘,但在黝黑的背景下,却渐渐暗淡下去了。
“总有一天,可怕的战争会结束,到那时,我们又会变成人,而不只是犹太人。”但战争里不会有人能够逃避,犹太人是不幸的,但就算是那些善良的荷兰人,他们的生活也是异常艰辛。战争之下,不会有胜利者,无论是最终取得胜利的盟军,还是挑起战争的法西斯,所有人都失去了太多太多。
由于看的是B版的《安妮日记》,是最全的一版,不单单是反应当时法西斯的残暴,还有安妮很多内心的独白,一个女孩的成长。整个人物就更加丰满,更加真实。安妮给自己的日记取名“吉蒂”,她把这个日记当作她真正的倾听者,而非以前交往的朋友。她把内心的秘密都告诉了吉蒂,而把自己隐藏在幼稚的外表下。
在成长中,她想把内心的好安妮展现给大家,但是安妮固化在大家心中的淘气的坏安妮形象不易改变。在日记里,可以看出安妮思想的改变,人只有在面对自己和记录自己时才可能反省,日记中安妮在长大,而记日记的过程也是她成长的过程。
在日记里,有许多对人生的思考,考虑时局,思索未来。“我希望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说起这战争的苦难,几个钟头也写不完,但我越写,自己只会越痛苦。我们只有等,尽量平静地等,等这一切结束。犹太人和---一样在等,整个世界都在等,而且很多人是在等死。”若能在晚上看看窗外的景象也会使内心宁静,“大自然使我觉得谦卑”。每日生活在恐惧中,但是“把密室变成一个’忧室’又有什么意义呢?”,安妮带着勇气面对任何打击,她写下《密室简介与指南》,这是密室里的快乐,也是对未来的希望。
在现在看来,安妮与迪塞尔的争执:一个桌子两个下午的使用权也许十分好笑,但是当每个人的空间都十分有限时,却也是事实,被人说成“坏小孩”,无奈的泪娃娃。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恶化,大家都已经似乎忘记了微笑。
高尚?礼让?这些品质也许只有在增量社会才会有出路吧。
一个“我”站在身边看着“我”做事,不断地评价,没完没了的反思。就像在监狱中,无聊,找事做,就像是《肖申克的救赎》中一样找事做。许多的函授课程,外文书籍,家务,当然还有带来希望的收音机。作为战争中躲藏起来的幸运儿,他们是不幸中的万幸。当广播里传来“D日“的消息,我也为安妮感到高兴,虽然在看完《艾森豪威尔:一个士兵的一生》后得知“D日”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而非结束。
在吉蒂看来,这个朋友的一点点变化还是很有趣的。从一个生活富裕的小女孩到困窘的心思复杂的女生。每一份烦恼,成长的烦呐,种.种妥协,与父母关系的恶化,和姐姐关系的紧张,对彼得的简单的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安妮就是一个叛逆的女生,吉蒂见证了这个青春期女生的心理变化,成长着,更加独立。
走过童年,走向青春的感伤,回忆往昔,成熟的心智。独处使人反思,思考内心的成长,然后便是成长。安妮在死亡和恐惧面前寻找内心的慰藉,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只是在她的眼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世界,这个本该有着绚丽未来的姑娘在炮火硝烟中失去了光泽……
“现在我知道,人最需要的是勇气与幸福,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
安妮日记读后感读书心得【字数:487】篇8
这一段时间,我读完了《安妮日记》这本书。对于《安妮日记》,其实我早有耳闻。这本书 根据一个犹太少女写的日记编写而成。它对我的启发非常大。
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犹太少女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 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她生日时,收到一个日记本作 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漫长的25个月中,她用她的笔记录了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 成长经历,并对战争、反犹太主义、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我了解到,自从199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执政以后,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一连 串的专对犹太人实施的专制出台。法律规定,犹太人必须佩戴一枚黄星;犹太人必须交出自 行车,并且不许乘电车;犹太人只许在下午3——5点之间去买东西,而且只许进犹太人开的超市 等。
我觉得希特勒太残忍了,犹太人也是德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对他们?非要把他们赶尽杀绝 才肯罢休?在为犹太人抱不平时,我真正地领悟到安妮热爱生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满 怀着理想,身处险境不气馁、不屈服。我要学习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 的缺点的品格。
在此呼吁一句:愿天下永远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读书心得【字数:351】篇9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
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安妮日记读后感读书心得【字数:490】篇10
《安妮日记》的封面上有一行字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位女孩写的。这让我更好奇了,便继续看了下去。
这本日记记叙了在种族迫害下的八个犹太人躲进了“秘密小屋”。开始了他们28个月的藏匿生活。 这28可月有数不清的意外事故,食物和生活用品的稀缺……但即使是在最痛苦恐惧的时候,安妮也仍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她在日记中写道“人性本善,混战和苦难终将结束。”就是这种乐观的心态支撑着安妮面对一切困难,让她从孤独、恐惧中慢慢走出。 安妮还热爱写作,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她总是认真地检讨每件事情,找出原因。这些品质都值得我去学习。
有一次,我正在做一道比较难的思考题。刚看完一遍题目,我完全蒙了!这是什么意思啊?!我又看了一遍,还是没有任何头绪。我有些没耐心了:下一次再不会,我就不想了!我有马马虎虎地扫了几眼题目。哼!又不会!我不写了!可刚要放下笔的我转念一想:安妮生活在艰辛困难的环境中,她还仍然不忘写作,不玩学习,不忘读书。我怎么能不好好上学呢?我拿起笔,仔仔细细地看了即便题,认认真真地思考了一会儿……哦!我知道了!原来只有像安妮那样专心致志地思考,才能成功!
看了这本书,我学会了认真思考。也让我明白了学会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安妮日记读后感读书心得【字数:866】篇11
“只要我还活着,能从满布灰尘的旧窗帘布缝里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这样乐观、坚强而又令人辛酸的话语出自安妮弗兰克的笔。《安妮日记》它不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它是一个女孩最真实的手笔写下的一部日记,一部感动世界的日记。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萌生了一种从前阅读时从未有过的感受,这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写的一本日记,一本普通的日记,是有怎样的力量,感动了世界呢?我带着好奇与期盼进入了这个故事。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她在13岁生日时,得到了一份别致的礼物:一个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记本。她称她为“吉蒂,与吉蒂分享心事,当做自己最知心的密友。为了躲过纳粹的破害,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里还有同样患难的其他4个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写道:“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带着心中不可泯灭的希望
安妮几十万字的日记,就是在这间荷兰阿姆斯特丹263号的密室中写成的,对吉蒂这个密友,她毫无隐瞒的坦露,对饥饿的嘲弄,恐惧的倾诉,对于自己的乐观与一闪而过的悲伤和失望,对爱的渴望,对青春期母女的冲突……对,《安妮日记》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个少女的眼光,观察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创伤。
最终,安妮在密室里的八个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关进集中营,安妮和姐姐玛戈因传染上斑疹伤寒而悲惨的死去,她没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虽然长久的闭上了双眼,而我们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记了,但她的乐观、勇气、感恩于爱,长活在亿万世人的心中!
《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安妮日记读后感读书心得【字数:214】篇12
我读了一本书。我给你们说说。
《安妮日记》主要讲述了犹太小女孩安妮因二战跟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生活 在密室里,每天只能吃一些烂土豆。在漫长的25个月里,她用她的笔记录了她在密室里每一 天的成长经历,并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与父母的关系、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悟出了 深刻的人生道理。
如果你自己陷入不幸,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要你就更失落了。但是,不幸之外总还有美好 的事物,就是在不幸之内也有美的一面。
这是我的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读书心得【字数:908】篇13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安妮用日记的形式记述二战期间她们一家人居住在密室里的生活。在安妮13岁生日时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安妮便把它当做自己的朋友并取名为凯蒂,向她述说着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
安妮的父母是移居在德国的犹太人,1942年德国法西斯侵占了荷兰,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安妮一家为了躲避德国纳粹,逃到了父亲公司大楼的房屋里面,那里从此便成为了他们隐蔽的密室。在这个窄小的密室里居住的除了安妮一家还有凡达恩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再后又来来了一位牙医名叫杜塞尔。
在密室的生活每天都提心吊胆,不见天日,他们不敢大声说话,更不敢外出,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严严实实,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帘,挡住光亮,日复一日他们娱乐的方式便是在电台里收听音乐,偶尔得知道外界朋友被纳粹发现的消息,每个人都陷入悲伤之中。每当安妮感到悲伤烦闷她会跑到阁楼打开窗户享受温暖的阳光,面对窗外的蓝天白云,丝丝的凉风,安妮便更加感到自己要坚持着,等待光明的到来。
面对单调枯燥的生活,面对烦躁的家人,面对死亡的阴影,安妮在日记中透露出了她的悲伤沮丧,透露出她对自由的渴望,但是这一切并没有使她内心荒芜,她从未绝望过,她相信生活相信未来,父亲
曾对她说过“无论活在哪里或怎么活着,只要生命还在,就有希望”。而安妮也就是秉着这个积极的态度来对抗着这可怕的日子。战争带来的痛苦是无限的,但安妮抱着乐观的态度,静静的等待,等着悲惨的结束。
面对原本安宁幸福的生活,突如其来的改变让一个年仅13岁的小女孩如何接受?但是安妮,她体现出了一种以前前所未有的勇气面对黑暗的生活,面对外面的世界,面对自然,是的,她无比的渴望,就因为她这种急切的渴望,更坚定了她对生活热情。
安妮他们在这个充满恐惧,与世隔绝的密室中生活了足足两年,在1944年8月4日,全副武装的荷兰纳粹对办公室进行了一次突袭,密室中的8个人包括安妮全部被捕。一个一个相继死亡,1945年2月,面对与她相依为命的姐姐的死亡,安妮的意志被彻底摧毁,几天后离开了了这个充满恐惧世界。
安妮曾说:“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而现在安妮象征着一种在困境中不懈追求光明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安妮日记读后感读书心得【字数:409】篇14
在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许多课外书,其中有一本是我最爱看的,名叫《安妮日记》,这本 书讲述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安妮·弗兰克的生活经历和她的生活趣事。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人,她十三岁生日那天,她的爸爸妈妈送给她一本粉色封面的日记本 ,安妮·弗兰克不知有多高兴,从那以后,她一直都把那本日记本当作是一个知心朋友一样 ,把所有的秘密都写在了上面,她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基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原来的快乐生活转眼变成了整天提心吊 胆的过日子,这段时间,安妮·弗兰克用笔记录下在狭小的空间里自已的成长。在面对死亡 的恐惧中,她开始学会独立思考,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感悟的人。
在这 句话中,它让我细细体会到:安妮·弗兰克是个多么乐观的人啊!虽然,她每天面对着恐惧 ,但她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了希望,那些苦难的生活仅仅是一次有趣的冒险。我要向她 学习,像她一样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以后的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读书心得【字数:622】篇15
读完《安妮日记》这本书,我还一直沉侵在故事情节中,眼眶因安妮的希望、勇气、温柔的 悲伤的种种表情感动得落泪。
我想原来我一直没有崇拜的人,但读完《安妮日记》之后,崇拜的对象已在我心中悄然 诞生。
在1942到1944年,仿佛黑暗一直笼罩着每天,战争让很多种族灭绝,也让天空乌云密布 。这里有许多的犹太人被盖世太保的铁抓袭击,他们就这么无辜的离开了人世。这是历史上 异常惨绝人烟的浩劫。其中也包括安妮,她是个犹太少女,她原来过着多么幸福美满的生活 啊!命运却如此捉弄人,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
许多人都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在那里生活。密室十分枯燥,而当时安妮还是个13 岁的女孩。它是活泼好动天真的,却不能不一直在密室几年不出门,密室每个地方都有非常 严格的限制。胆敢你面对这些时,本应该是被逼疯,但她没有屈服,反而让她在遇到这种困 境时产生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渐渐长大,她在社会中完全独立了,15岁的他想改变现在,想到了男女平等,这些 社会问题。战争是恐怖的,它能破坏一切,却不能破环拥有一颗勇敢、坚强、自由的心!虽 然她最后没有逃过残害的命运,不过她的心永远活在世上,或在每个人的心中。当她闭上双 眼时,它距自己的16岁生日只差3个月。“多么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啦!我不禁悲叹道 。
虽然安妮死了,但她生前说的“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我坚信他的愿望能实现。
我敬佩安妮,我相信这本书会一直压制住战胜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她能感动全世界, 但愿世界不会再有战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duanju/duhougan/327023.html